看到那个没有公主命也要有女王心的这位楼主,我也来说两句啊

与盲人群体相处,确实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由于视觉的缺失,他们往往难以对外界事物形成直观的认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出现偏激行为——这一点在大多数盲人身上都有所体现。有人提出,先天失明和后天失明的盲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天失明者的思维方式也会逐渐趋近于先天失明者。原因在于,后天失明的人常常抱有“我是后来才失明的,和先天盲人不同”的心态,这种想法反而容易使其陷入一种封闭的心理环境。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与其他盲人趋于一致。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在成年后失明,经过二十年,他在认知和思维方式上几乎与先天盲人没有区别。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集体效应”?也有人称之为“麦子效应”。在盲人群体中,这种效应尤为明显——后天失明者往往倾向于强调自身与其他盲人的差异,于是他们会议论先天盲人如何如何。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与行为趋同。很多时候,他们难以真正脱离盲人社会而独立存在。以曹军、王永德,还有我们熟悉的老孟为例,他们在点明领域已经算是能力较强者,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法彻底脱离盲人这个社会圈层。毕竟,他们自己就是盲人。长期与盲人相处,会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思维习惯,我称之为“盲人思维”。总体而言,这个群体往往对自我要求较低,却对他人要求较高——这背后或许源于他们内心渴望突破自身局限的愿望。刚才看到26楼的发言,他说“没有什么是用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其实正是一种典型的“盲人思维”。在视力正常的人看来,这种想法不免显得有些可笑:且不说视力障碍带来的限制,即便视力完好,一个人又能同时应对多少人?又有多少只手、多少只脚可用呢?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广州一家按摩店去玩时,一位来自河南开封的店长说过的话:“你跟盲人相处久了,哪怕你不是盲人,也会渐渐变得像盲人。”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发表于:2025-11-21 10:49
35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