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的指尖情缘》:
因先天性失明,我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走进学校,直到11岁那年,才得以进入当地的盲哑学校求学,且从此开始了住宿生活。当哥哥把我送到那所学校里的时候,对我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又好奇又新鲜。彼时的我,只有一米高,体重还不到50斤,梳着小平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怯生生地不敢说话。学校里那些比我大几岁的学长学姐们,都格外热情。他们主动走过来跟我打招呼,不是抚摸一下我的头顶就是抱抱我,女孩子们温柔的举动,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盲童,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教室里弥漫着盲文书籍特有的味道,鼻尖萦绕着学长学姐衣服上阳光晒过的洗衣粉清香,耳边不时传来同学们的手指在凸起的点字上滑动的沙沙声,还有轻重错落、带着善意的脚步声,我的心里安定又温暖。那时,我成了学校里的“小团宠”,被大家小心翼翼地关心着,心里暖暖的,却总忍不住害羞地低着头。
头一天学习盲文,教室里挤满了20多个新同学,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了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来帮忙。我被分到一位14岁的姐姐身边,听说她是高年级班的班长,名叫王美华。她个头比我高,声音温柔,是那种让人一听就觉得可靠的大孩子。她坐在我旁边,耐心地抓着我的手,教我如何触摸那些凸起的点字:盲文点在盲文板的一个格子里分两排,摸的时候,左侧是1、2、3点,右侧是4、5、6点,写的时候正好相反。然后她让我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说:立正的姿势,两只手摸着裤线,就相当于盲文的2、5点。两只手伸到身体前面,就是盲文的1、4点。要是两只手伸到屁股后面,就是盲文的3、6点。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盲文,一切都那么陌生,凸起的点字像细小的沙粒,又带着规律的排列,我的手指笨拙地跟着她移动,生怕一不小心就偏离方向。王姐姐一遍遍地重复动作,紧紧抓着我的手,轻声呢喃:“就这样,慢慢摸,每个点字都有专属形状,用心记住它。”她的耐心让我格外感动,但11岁的我,面对这用手摸的文字终究不得要领。我感觉她的手软软的,细腻光滑,还带着一股雪花膏和香皂的香味。她的手那么小巧还热乎乎的。我的手指就不自觉地紧握着她的手,忘记了松开。她突然一愣,紧接着,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微微颤了一下,她猛地甩开我的手,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你怎么乱抓啊?小流氓!”她站起身,快步走出了教室。那一瞬,我完全懵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脸烧得发烫,手指还保持着刚才握她的手的姿势。我坐在原地,心里直嘀咕,她是不是生气了?
没过多久,老师走了进来,脸色严肃地叫我站起来:“你刚才是不是故意抓王同学的手?”我急得满脸通红,声音颤抖着解释:“老师,我没有!我就是跟着她学摸盲文,太紧张了,又怕摸错,就没松开手。”老师皱着眉,看向刚回到教室的王美华,她低着头,小声说:“他抓得有点紧,我吓了一跳。”我这才明白,她是以为我故意捣乱才告诉老师的。老师转头又问我:“那你为什么要一直抓着她的手啊?”我慌乱地低下头,声音越来越小,眼睛也渐渐湿润了:“老师,我是抓大姐姐的手了,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们家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可我现在要住校,见不到她们。我只是觉得大姐姐的手和我家姐妹的手不太一样——她的手更软、更暖,因为好奇就多抓了一会儿。”
老师听完,脸上的严肃渐渐散去,似乎明白了我的无心之失。他温和地说:“没事,你只是太想念家人,又对盲文学习很生疏,以后和同学相处要注意分寸,给王姐姐道个歉吧。”我赶紧转向王姐姐,深深低着头说:“大姐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会生气,我就是觉得你的手很暖和,想多感受一下。”她听我这么说,沉默了几秒,轻轻地笑了起来,她的手心拍了拍我的胳膊,轻声说:“算了,你个小屁孩,啥也不懂。”那一刻,教室里的紧张氛围瞬间烟消云散。王姐姐重新坐到我身边,再次抓起我的手,这一次,她特意放慢了动作,确保我的指尖能准确落在每个点字上,还不时轻声提醒:“别急,慢慢摸。”她的手还是那么暖乎乎的,只是带着一丝从外面回来的凉意,我心里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我知道,她没生我的气,我们还是好同学。
从那以后,我和王姐姐的关系变得愈发亲近。在住校的日子里,她总会多照顾我几分,去食堂吃饭时帮我打饭菜,在教室里有时帮我整理书本。我总爱奶声奶气地叫她“王姐姐”,声音扁扁的,故意逗她。她每次都笑着回应,声音里满是开心的笑意,偶尔还会轻轻拍拍我的肩膀。
毕业后,我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却从未断了联系。有一次在她家做客,我故意提起小时候的事,伸手抓着她的手说:“姐姐的手还那么好摸。”她甩甩手,轻轻拍了我一巴掌,脸上却满是笑意。她说:“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没个正形。那是头一次被男孩这样抓手,我当时就慌了。后来一看你啥也不懂,就不气了。”我故作神秘地说:“王姐姐,我现在比你高了。”王美华叹了口气:“你刚入学时我就一米五多了。”我笑着说:“我现在一米六五都多了,姐姐还是一米五多。”王姐姐也笑了:“你不是现在长大了吗?不过呀,在我心里你还是那个小屁孩。”这话一出口,她们一家人都笑了。她妈妈在一旁笑着打趣:“你们俩要不是都看不见,谈朋友都行。”我们俩谁也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尴尬。心里清楚,这份情比恋爱更纯粹,是跨越了童年的知己之交。她的手还是软软的,只是多了几分生活打磨的温润,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带着青涩的光滑,指尖传来的温度,依旧是记忆里最安心的模样。
90年代中期,随着南下的打工热潮,我和王姐也都出去打工了。王姐去了深圳,而我却去了珠海。我们俩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按摩。工作之余,我们俩常常打电话聊天,互诉思乡之情。王姐姐在她工作的那家按摩店里收获了爱情。她和一个半盲的同事走到了一起。王姐姐结婚那天,我以新亲身份送她去了她的婆家。宴席上闹哄哄的,碗筷碰撞声、宾客的高谈阔论声混在一起,我和王姐的家人们坐在一起吃饭,偶尔能听到她招待亲友时温柔的说话声,带着新婚的羞涩与欢喜。散席要分别时,我大声喊了一声王姐姐,便循着她的声音慢慢走近,伸出手,王姐姐顺着我的声音也向我走来。我们两个人的四只手握在了一起。接下来,我把她的手整个捧在掌心,指尖摸到了她指节处的薄茧,薄茧下是熟悉的温度,更藏着一份稳稳的幸福。我大声地说:“王姐姐,祝你家庭和睦,一生幸福。”话音刚落,我赶紧撒开她的手转身就走,走了几步,感觉眼睛里湿润了,我抬手蹭了蹭。她家里人跟我说:你转身的瞬间,你王姐姐也落泪了。我那会儿只顾着压下自己的不舍,竟一点都没听出她声音里的哽咽。
如今,岁月如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头发都添了些白霜,但每次见面,我还是会习惯性地轻轻抓她的手,就像小时候学盲文那样。那些指尖上的误会与温暖,那些住宿时光里的相互陪伴,成了我生命中最甜蜜、最珍贵的回忆。我们只是盲校里的同学,却早已胜似家人。
黑暗剥夺了我们看见世界的权利,却让指尖成为最灵敏的感知器,让心与心的联结愈发纯粹。这份靠指尖传递的情缘,没有视觉的修饰,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温度的交融、心意的相通,如同盲文点字般深刻清晰,刻在彼此的生命里。它是黑暗中相互搀扶的光亮,是岁月无法磨灭的牵挂,往后余生,纵使前路依旧无光,这份指尖的温暖也会永远照亮归途。
目录
《盲校的指尖情缘》:
因先天性失明,我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走进学校,直到11岁那年,才得以进入当地的盲哑学校求学,且从此开始了住宿生活。当哥哥把我送到那所学校里的时候,对我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又好奇又新鲜。彼时的我,只有一米高,体重还不到50斤,梳着小平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怯生生地不敢说话。学校里那些比我大几岁的学长学姐们,都格外热情。他们主动走过来跟我打招呼,不是抚摸一下我的头顶就是抱抱我,女孩子们温柔的举动,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盲童,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教室里弥漫着盲文书籍特有的味道,鼻尖萦绕着学长学姐衣服上阳光晒过的洗衣粉清香,耳边不时传来同学们的手指在凸起的点字上滑动的沙沙声,还有轻重错落、带着善意的脚步声,我的心里安定又温暖。那时,我成了学校里的“小团宠”,被大家小心翼翼地关心着,心里暖暖的,却总忍不住害羞地低着头。
头一天学习盲文,教室里挤满了20多个新同学,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了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来帮忙。我被分到一位14岁的姐姐身边,听说她是高年级班的班长,名叫王美华。她个头比我高,声音温柔,是那种让人一听就觉得可靠的大孩子。她坐在我旁边,耐心地抓着我的手,教我如何触摸那些凸起的点字:盲文点在盲文板的一个格子里分两排,摸的时候,左侧是1、2、3点,右侧是4、5、6点,写的时候正好相反。然后她让我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说:立正的姿势,两只手摸着裤线,就相当于盲文的2、5点。两只手伸到身体前面,就是盲文的1、4点。要是两只手伸到屁股后面,就是盲文的3、6点。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盲文,一切都那么陌生,凸起的点字像细小的沙粒,又带着规律的排列,我的手指笨拙地跟着她移动,生怕一不小心就偏离方向。王姐姐一遍遍地重复动作,紧紧抓着我的手,轻声呢喃:“就这样,慢慢摸,每个点字都有专属形状,用心记住它。”她的耐心让我格外感动,但11岁的我,面对这用手摸的文字终究不得要领。我感觉她的手软软的,细腻光滑,还带着一股雪花膏和香皂的香味。她的手那么小巧还热乎乎的。我的手指就不自觉地紧握着她的手,忘记了松开。她突然一愣,紧接着,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微微颤了一下,她猛地甩开我的手,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你怎么乱抓啊?小流氓!”她站起身,快步走出了教室。那一瞬,我完全懵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脸烧得发烫,手指还保持着刚才握她的手的姿势。我坐在原地,心里直嘀咕,她是不是生气了?
没过多久,老师走了进来,脸色严肃地叫我站起来:“你刚才是不是故意抓王同学的手?”我急得满脸通红,声音颤抖着解释:“老师,我没有!我就是跟着她学摸盲文,太紧张了,又怕摸错,就没松开手。”老师皱着眉,看向刚回到教室的王美华,她低着头,小声说:“他抓得有点紧,我吓了一跳。”我这才明白,她是以为我故意捣乱才告诉老师的。老师转头又问我:“那你为什么要一直抓着她的手啊?”我慌乱地低下头,声音越来越小,眼睛也渐渐湿润了:“老师,我是抓大姐姐的手了,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们家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可我现在要住校,见不到她们。我只是觉得大姐姐的手和我家姐妹的手不太一样——她的手更软、更暖,因为好奇就多抓了一会儿。”
老师听完,脸上的严肃渐渐散去,似乎明白了我的无心之失。他温和地说:“没事,你只是太想念家人,又对盲文学习很生疏,以后和同学相处要注意分寸,给王姐姐道个歉吧。”我赶紧转向王姐姐,深深低着头说:“大姐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会生气,我就是觉得你的手很暖和,想多感受一下。”她听我这么说,沉默了几秒,轻轻地笑了起来,她的手心拍了拍我的胳膊,轻声说:“算了,你个小屁孩,啥也不懂。”那一刻,教室里的紧张氛围瞬间烟消云散。王姐姐重新坐到我身边,再次抓起我的手,这一次,她特意放慢了动作,确保我的指尖能准确落在每个点字上,还不时轻声提醒:“别急,慢慢摸。”她的手还是那么暖乎乎的,只是带着一丝从外面回来的凉意,我心里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我知道,她没生我的气,我们还是好同学。
从那以后,我和王姐姐的关系变得愈发亲近。在住校的日子里,她总会多照顾我几分,去食堂吃饭时帮我打饭菜,在教室里有时帮我整理书本。我总爱奶声奶气地叫她“王姐姐”,声音扁扁的,故意逗她。她每次都笑着回应,声音里满是开心的笑意,偶尔还会轻轻拍拍我的肩膀。
毕业后,我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却从未断了联系。有一次在她家做客,我故意提起小时候的事,伸手抓着她的手说:“姐姐的手还那么好摸。”她甩甩手,轻轻拍了我一巴掌,脸上却满是笑意。她说:“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没个正形。那是头一次被男孩这样抓手,我当时就慌了。后来一看你啥也不懂,就不气了。”我故作神秘地说:“王姐姐,我现在比你高了。”王美华叹了口气:“你刚入学时我就一米五多了。”我笑着说:“我现在一米六五都多了,姐姐还是一米五多。”王姐姐也笑了:“你不是现在长大了吗?不过呀,在我心里你还是那个小屁孩。”这话一出口,她们一家人都笑了。她妈妈在一旁笑着打趣:“你们俩要不是都看不见,谈朋友都行。”我们俩谁也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尴尬。心里清楚,这份情比恋爱更纯粹,是跨越了童年的知己之交。她的手还是软软的,只是多了几分生活打磨的温润,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带着青涩的光滑,指尖传来的温度,依旧是记忆里最安心的模样。
90年代中期,随着南下的打工热潮,我和王姐也都出去打工了。王姐去了深圳,而我却去了珠海。我们俩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按摩。工作之余,我们俩常常打电话聊天,互诉思乡之情。王姐姐在她工作的那家按摩店里收获了爱情。她和一个半盲的同事走到了一起。王姐姐结婚那天,我以新亲身份送她去了她的婆家。宴席上闹哄哄的,碗筷碰撞声、宾客的高谈阔论声混在一起,我和王姐的家人们坐在一起吃饭,偶尔能听到她招待亲友时温柔的说话声,带着新婚的羞涩与欢喜。散席要分别时,我大声喊了一声王姐姐,便循着她的声音慢慢走近,伸出手,王姐姐顺着我的声音也向我走来。我们两个人的四只手握在了一起。接下来,我把她的手整个捧在掌心,指尖摸到了她指节处的薄茧,薄茧下是熟悉的温度,更藏着一份稳稳的幸福。我大声地说:“王姐姐,祝你家庭和睦,一生幸福。”话音刚落,我赶紧撒开她的手转身就走,走了几步,感觉眼睛里湿润了,我抬手蹭了蹭。她家里人跟我说:你转身的瞬间,你王姐姐也落泪了。我那会儿只顾着压下自己的不舍,竟一点都没听出她声音里的哽咽。
如今,岁月如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头发都添了些白霜,但每次见面,我还是会习惯性地轻轻抓她的手,就像小时候学盲文那样。那些指尖上的误会与温暖,那些住宿时光里的相互陪伴,成了我生命中最甜蜜、最珍贵的回忆。我们只是盲校里的同学,却早已胜似家人。
黑暗剥夺了我们看见世界的权利,却让指尖成为最灵敏的感知器,让心与心的联结愈发纯粹。这份靠指尖传递的情缘,没有视觉的修饰,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温度的交融、心意的相通,如同盲文点字般深刻清晰,刻在彼此的生命里。它是黑暗中相互搀扶的光亮,是岁月无法磨灭的牵挂,往后余生,纵使前路依旧无光,这份指尖的温暖也会永远照亮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