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聊聊关于“开河”这件事——所谓“开河”,就是那种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只顾自己一吐为快、信口开河的说话方式。有句话说得特别贴切:有些人真是年纪越大,言行反而越不得体,仿佛把岁月积累的阅历都化作了口无遮拦的底气,越老越不懂得何为分寸,何为修养。
我曾认识一位老人家,本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还伴有高血压,身体的各项指标都需要严格监控,健康状况本就需要格外谨慎地维护。一次,护士例行来给他测量血压,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医疗互动,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位本应稳重的长者,竟也会在不该开口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开河”。
其实他说的话,倒也谈不上什么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但那种多余的调侃,何必非要说出口呢?那天护士温和地请他躺好,语气很轻柔,他却应道:“好嘞,那我就做个乖宝宝,你说躺下就躺下,你说坐着就坐着。”这话一出,整个房间的气氛瞬间就凝滞了。护士听了会怎么想?她会不会觉得:“我是出于专业职责在照顾你,是为你健康着想,不是在对你发号施令,何必用这种轻佻的语气回应?”一句本可以简单说“好的”就能完成的交流,偏要添上不必要的“俏皮”,不仅没带来轻松,反而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还有一次,他去做全身检查。因为视力不好,行动也不太方便,现场还有几位女士在排队等候。护士请他稍等片刻,正在有序安排检查流程,他却突然冒出一句:“好啦,女士优先。男士靠边。”你说说,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讲出这种既不合时宜、又显得轻浮的话?这种“幽默”,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旁边听见的人,都会感到一阵尴尬。他似乎一点都没意识到,这样的发言在公共场合并不好笑,反而暴露了他对他人感受的漠视。
后来他打电话跟我聊起这些事,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甚至隐隐有种“我这样说话才显得随和”的错觉。我实在忍不住,就劝了他几句。我说,你真没必要说那些话,搞得大家都不自在,对你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他还反问:“那有什么关系啊?”我只好直接说,你是真的有毛病。不要说你视力不好,哪怕你是个完全健康的人,也不能这样说话。他还自认有文化、有水平,他说:“别人没那水平,说不出我这样的话。”他甚至觉得别人是因为没文化才不像他那样“能说会道”。我心想,这真的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反而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人年纪越大,行为越坏。
像我住院的时候,就从来不多话,医护人员让躺下就躺下,让坐着就坐着,配合就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在医院这样的环境中,实在没必要多嘴多舌。除非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适当问一下,但千万不要把调侃当幽默,把冒犯当风趣——这两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清晰的界限。
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次,是他居然直接拉住护士的手不让人家走,还在那里东拉西扯地问个不停。可人家护士并不是主治医生,她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节奏都被他这种越界的行为打乱了。这种举动,早已超出了“开河”的范畴,成了对他人的实质性打扰与不尊重。所以说,很多人对盲人印象不好,或对某些长者观感不佳,有时候也真是他们自己言行不当造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从来不是失礼的借口。无论在什么年纪、什么场合,我们都应当学会说话有度,行为有界——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守护
目录
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聊聊关于“开河”这件事——所谓“开河”,就是那种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只顾自己一吐为快、信口开河的说话方式。有句话说得特别贴切:有些人真是年纪越大,言行反而越不得体,仿佛把岁月积累的阅历都化作了口无遮拦的底气,越老越不懂得何为分寸,何为修养。
我曾认识一位老人家,本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还伴有高血压,身体的各项指标都需要严格监控,健康状况本就需要格外谨慎地维护。一次,护士例行来给他测量血压,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医疗互动,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位本应稳重的长者,竟也会在不该开口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开河”。
其实他说的话,倒也谈不上什么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但那种多余的调侃,何必非要说出口呢?那天护士温和地请他躺好,语气很轻柔,他却应道:“好嘞,那我就做个乖宝宝,你说躺下就躺下,你说坐着就坐着。”这话一出,整个房间的气氛瞬间就凝滞了。护士听了会怎么想?她会不会觉得:“我是出于专业职责在照顾你,是为你健康着想,不是在对你发号施令,何必用这种轻佻的语气回应?”一句本可以简单说“好的”就能完成的交流,偏要添上不必要的“俏皮”,不仅没带来轻松,反而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还有一次,他去做全身检查。因为视力不好,行动也不太方便,现场还有几位女士在排队等候。护士请他稍等片刻,正在有序安排检查流程,他却突然冒出一句:“好啦,女士优先。男士靠边。”你说说,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讲出这种既不合时宜、又显得轻浮的话?这种“幽默”,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旁边听见的人,都会感到一阵尴尬。他似乎一点都没意识到,这样的发言在公共场合并不好笑,反而暴露了他对他人感受的漠视。
后来他打电话跟我聊起这些事,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甚至隐隐有种“我这样说话才显得随和”的错觉。我实在忍不住,就劝了他几句。我说,你真没必要说那些话,搞得大家都不自在,对你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他还反问:“那有什么关系啊?”我只好直接说,你是真的有毛病。不要说你视力不好,哪怕你是个完全健康的人,也不能这样说话。他还自认有文化、有水平,他说:“别人没那水平,说不出我这样的话。”他甚至觉得别人是因为没文化才不像他那样“能说会道”。我心想,这真的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反而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人年纪越大,行为越坏。
像我住院的时候,就从来不多话,医护人员让躺下就躺下,让坐着就坐着,配合就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在医院这样的环境中,实在没必要多嘴多舌。除非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适当问一下,但千万不要把调侃当幽默,把冒犯当风趣——这两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清晰的界限。
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次,是他居然直接拉住护士的手不让人家走,还在那里东拉西扯地问个不停。可人家护士并不是主治医生,她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节奏都被他这种越界的行为打乱了。这种举动,早已超出了“开河”的范畴,成了对他人的实质性打扰与不尊重。所以说,很多人对盲人印象不好,或对某些长者观感不佳,有时候也真是他们自己言行不当造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从来不是失礼的借口。无论在什么年纪、什么场合,我们都应当学会说话有度,行为有界——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