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规矩的郑智化和连滚带爬的文明共识

兰海波
诗词歌赋全都会,一取名字王富贵。

郑智化退场了,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一次对机场的吐槽,让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风波中选择闭嘴,我们再一次见识了舆论力量的强大。这篇感受其实很早就想写,但居然讨论已经异化,每个人的发言都只能加巨对立,所以选择在事情稍微平息一些的时候再发出来。尽管这种平息,并不是那么的体面。

还是要沉重的回顾一下事情的起因,是不久前,歌手郑智化在微博上吐槽深圳机场,说由于他乘坐的飞机是远机位,登机时,登机车与飞机存在25厘米高度差,导致他的轮椅无法顺利进入飞机。郑智化感到非常愤怒,在吐槽中用了“深圳机场是最没人性的”、“连滚带爬进飞机”之类的说法,引发网友公愤,纷纷谴责深圳机场。深圳机场第一时间发布了道歉声明,并解释了相关原因并承诺后续改进。后来,有人放出了机场的监控视频,显示郑智化提到的25厘米高度差的确存在,但现场有工作人员协助郑智化进入飞机,并不存在他说的“连滚带爬”,于是舆论出现翻转,纷纷指责郑智化言论失实。郑智化也在此后发表了道歉声明,称“连滚带爬”是自己意识气愤的谴词,然而舆论仍然不依不饶,不少大V下场,继续对郑智化进行谴责。最后,郑智化不得不清空了所有微博,并表示自己可能将退出哥谭了。同时,他也放出了机场的监控视频。视频显示,郑智化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进入飞机,耗时两分多钟。而此前放出的视频经过加速处理,使观众觉得郑智化进入的很顺利。关于这件事,我想谈几点看法:

第一、舆论最大的争议在于,郑智化究竟有没有连滚带爬。因为郑智化没有事实上,物理上的连滚带爬,因此被指责表达失实。然而问题在于,深圳机场在此次事件中到底有没有问题?机场的无障碍设施是否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却少有人讨论。一些声音提出,郑智化的诉求是自己可以有尊严,有选择的进入机舱,而不是在那一刻,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工作人员台进去,这是他愤怒的原因之根本所在。但这类声音很快被更大的,对郑智化的谴责声淹没。甚至有人说,你要有尊严,不想被可怜,本质上是不切实际的诉求。更有人用看似客观的角度评论说,诉求是好的,问题是完善无障碍设施需要花钱,这个钱谁来承担。纳税人承担吗?进而更转向对郑智化的批评,核心结论是。以郑智化为代表的这部分人,是又想要完全无障碍的环境,又不想自己买单。

然而他们忘记了,无障碍的环境并不是单纯为郑智化们建设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和行动不便的一天。无障碍环境所惠及的,除残障者以外,还有老弱者,伤病者,推行李箱者,孕妇。今天我们用社会资源建设一个更好的无障碍环境,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了一个更确定的保障。

更何况,郑智化作为残障者,即便抛开他想要有尊严的参与社会活动这一层不谈。对于一个城市,一个陌生环境而言,期待一个更负确定性的流程,难道这不合理吗?残障者最大的心理矛盾之一在于,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当一个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时,会给残障者的内心带来极大的焦虑,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你将面临怎样的障碍,永远不知道这个障碍将以何种方式解决,甚至能不能解决。当我们在口口声声说着平等时是否想过,假如一个环境连可预期的确定性和安全感都不能提供的时候,平等又从何谈起。

而至于连滚带爬,最没人性云云,郑智化自己也承认是意识气愤的谴词。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当残障者在一个充满障碍的环境中总是碰壁的情况下,我们真的还要苛求他成为我们心中的完美受害者吗?当我们在谴责郑智化表达过激和失实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个社会本身对残障者存在多少障碍甚至是敌意?无处不在的触屏设备,连门锁都是触屏开门的时候,我们想过盲人怎么搞吗?当忙到被车辆占用的时候,当许多场所没有轮椅坡道的时候,我们有想过这些残障者怎么办吗?环境本身障碍重重,我们却反过来谴责一个残障者个体不是完美受害者,这是否有失公允?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社会的健全中心主义制造了这些障碍,却又要求障碍的承受者用最“得体”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这不仅是一种不公,更是一种霸凌。

第二、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本应看到的是什么?我们本应讨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环境无障碍建设是否存在不足?对于残障者、老弱者的服务是否可以更具人性化?是否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即便现在还不能尽善尽美,但可能性是否存在?可是结果呢?我们变成了一种立场的对立。变成了谁对谁错的二元评判,一定要论个高低,争个输赢,不是你弄死我,就是我搞垮你。

郑智化作为广为人知的公众人物,本身他的发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到残障议题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然而事实和结果却完全和这一愿景背道而驰,最后变成了一场两派的骂战,这真的是文明社会所愿意看到的吗?更深层的说,这次事件中,最为吊轨的是,原本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公共机构的无障碍建设问题,最后却演变成了对个体的攻击和谩骂。这里面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于,网民不愿意与个体身份去对抗甚至哪怕质疑更强大的公共机构和社会问题,却将矛头转向个体。因为对抗个体的成本更低,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一个个体进行审判和围攻,能让群体快速获得一种胜利的快感,结果就是让我们看到弱者只能向弱者挥刀。另一方面,当我们拼命想证明郑智化的确错了的时候,我们真的只是想做实他的言论瑕疵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我们只是想用郑智化的言论不得体,来反向证明系统没有错,结构性问题不存在吧。因为这样就可以不必改正,甚至无需面对。于是,强大的系统性问题安然无恙,而原本应该并肩呼吁改善环境的个体之间,却陷入了巨大的内耗和撕裂。

而从事情的结果来看,另一层令人担忧的现实是。郑智化的退场,不仅是一个权利捍卫者个体的失败。它为这个社会带来了一个很坏的示范,那就是,作为弱势群体,谁要是胆敢发生所要尊严,谁要是敢呼吁更健全和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就是这个下场。郑智化这样的公众人物都难以幸免,普通人则更要战战兢兢。于是,问题就永远是问题,因为永远没有人敢质疑。

总结:

郑智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因为尊严丧尽,而意识气愤所说出的那四个字,最后竟导致了一场舆论对他进行的彻底围剿。他曾在自己的歌曲《潜规则》中唱到:“太推理又太悬疑,放弃烧脑简单暴力。太过干净无法清洗,新手下海不懂规矩。”而此刻,他不但指出机场无障碍设施不足,甚至胆敢在已经受到工作人员协助的情况下飞弹不感恩戴德,还要反过来在这个健全主义中心的世界所要尊严,恰好成为他不懂规矩的如山铁证。于是被谴责、被围剿,以至于只能以清空微博和退出哥谭来收场,也就在所难免了。在那一刻不知道郑智化是否意识到,无论他如何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努力适配,但最终,这个世界还是不属于他,而是属于那些健全人的。或许这是他更没想到的,他竟成为了自己这首讽刺作品中最真实的柱脚,他歌中所唱的那个“放弃烧脑简单暴力”的世界竟是如此的难以撼动。群体在这场骂战中大获全胜,我们证明了郑智化没有连滚带爬上飞机,并以郑智化清空微博和退出哥谭证明了郑智化确实错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时代,一架飞机扶摇直上,一个受伤的残障者最终选择了闭嘴,一个人打开手机,一群人高呼胜利,说:“看吧,他的确没有连滚带爬。”可是,我们的文明与良知,早以在这胜利之中溃不成军,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结结实实的连滚带爬了。

发表于:2025-11-07 15:03
本帖最后由 作者 于2025-11-08 07:54:06 编辑
47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