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指南:三防三补,健康过秋末》

陆文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真诚的心结交有缘的你。

霜降 | 养生牢记“三防三补”,过好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年好景,倏忽秋凉。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养生有3防

1

防秋燥

夏去秋来,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一片“燥”情,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缩增多。中医称之为:“秋燥”。

秋天防燥要注意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时,随天气变化勤增减衣服,适时配戴口罩,防止病邪入侵。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洒些水,以调节空气湿度。面部宜勤擦些油类护肤品,保护润养皮肤。

秋天防燥要多喝些开水,多吃些萝卜、番茄、梨、柿、百合、银耳、松花粉、西洋参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2

防秋郁

由于秋季气温下降,花木凋零,草枯叶落,因此往往使人产生忧郁、悲愁的情绪。如果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引发忧郁症。

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3

防风邪

霜降时节,风邪易侵入人体,若不注意,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严重的还会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防风邪,大风天气减少外出,或者戴帽,白天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睡前注意关窗或留少许空隙,以免风邪侵扰。

霜降养生有3补

1

补充益生菌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我国的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我们要如何增强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病毒?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增强免疫力,都可以从肠道入手。

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取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约占全身免疫系统的70%,所以肠道对提高免疫力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肠道中,

决定免疫力强弱的核心是

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与微生物群组成的,肠道的微生物含量占人体总微生物含量的78%,所以肠道微生态被称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

从霜降开始,一直到冬季结束,这个

天机

千万不要错过!

这个阶段,只要

补充好的利于肠道的益生菌

,体质就会悄悄的完成升级,对于各种流行性感冒或肺炎都会有更好的抵抗力。

2

补气血

霜降,不止是秋到冬的过渡,也是我们身体由“收”到“藏”的关键转折期。


每年这15天左右,都是一年一次补正气、改善体质的机会,因为越接近冬天,身体会自发地变得更愿意补充能量,而不是消耗,所以民间才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之说。

霜降进补,

气血

为主!

霜降后气温骤降,寒邪侵袭人体,会影响气血运行,使气血凝结不畅,造成身体气血不足。

皮肤缺少气血滋养,容易

干燥

皴裂

。身体气血不足,代谢减慢,一些代谢垃圾如痰湿、寒、湿等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

身体肥胖

。气血不足还会影响

睡眠质量

,比如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失眠多梦等。另外,对女性来说,气血不足很容易导致

月经不调、痛经或经量少

等。

气血充盈才能拥有健康好身体!

我们需要在时间里下功夫,默默储藏气血能量。从霜降开始,温温柔柔、细水长流地把补养力均匀进每一天的时光。

3

补脾胃

霜降补脾胃,核心在于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以抵御寒气,同时为冬季“藏养”打下营养基础,避免因脾胃虚弱引发消化不良、畏寒怕冷等问题。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霜降后气温骤降、寒气渐重,脾胃功能易受低温影响而减弱。若不及时调理,一方面会导致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另一方面会因气血生成不足,使身体抗寒能力下降,更易受风寒侵袭。

另外,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中医强调进补前一定要调理好脾胃,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好东西才能真正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否则“虚不受补”,甚至还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因此,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时节余燥未清,不宜骤用温补,应遵循“平补”的原则,即选用性味平和、不燥不腻的食材,以汤、粥为载体,既营养滋补,又利于脾胃吸收。如此,才能为冬季的“大补”夯实根基。

食养推荐:可选用山药、莲藕、南瓜、白萝卜、板栗、鸭肉、鱼肉等食材。


友情提示:切忌立即大量食用羊肉、狗肉等大热之品,以免助燥生热,变生他证。若已患感冒,饮食应清淡,且暂停补益,以防“闭门留寇”,助长病邪。

发表于:2025-10-23 07:57
1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