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几种情况,说明你的经络已经“堵”了!
“总是觉得累,哪怕睡够了8小时,白天还是提不起精神。”
“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夏天在空调房里都得穿厚袜子。”
“情绪波动大,常常无缘无故就想发脾气。”……
这些看似不严重的小表现,可能是身体经络“堵车”了。
28岁的王女士是一名编辑,长期伏案工作让她总是感到颈肩僵硬。最近半年,她发现自己不仅容易疲劳,洗澡时还摸到乳房里有几个会滑动的结节,经前胀痛明显。体检报告显示“双侧乳腺都有结节”,她这才意识到那些“小情况”其实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经络堵塞,百病丛生
中医认为,经络就像人体内部的交通网。“经”相当于主干道,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则是主路分出的辅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与络交织,承担着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使命,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人体有12条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皮脉筋骨肉等组织器官。当经络通畅时,气血运行无阻,身体各器官得到滋养,人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一旦经络受阻,气血无法正常流通,各种健康问题将随之而来。
各条经络不通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肺经不通会出现咳嗽、咽痛、排便困难等;脾经不通表现为腹胀、大便稀;肾经不通出现面色灰暗、手足冰冷。
结节是经络堵塞的警示灯
从中医角度看,结节是身体“堵塞”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多与气、血、湿、寒、热“五堵”有关。
1
气堵——多有情绪引发
恐和怒是两大伤气元凶。抵抗力下降时,外邪入侵,或长期食用肥甘厚味食物,均会影响气的运行。气堵的典型表现为头颈、胸胁、腹部胀满、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时轻时重。
长期气机不畅,就像交通不畅的城市,一些垃圾无法及时清运,最初只是气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有形的结节。
2
血堵
——与气堵密切相关
气不够,会出现四肢畏寒、乏力等问题。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引发胸闷气短、紫绀等问题。血堵表现为固定部位疼痛,热敷后无法缓解,还可能出现肌肤粗糙、口唇发紫、皮肤瘀斑等表现。
3
湿堵
——脾虚运化失常
环境潮湿,如久居湿地、淋雨、涉水等,都可导致湿邪侵袭人体。暴饮暴食、压力大、熬夜等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水液运化不畅,湿气聚集。“外湿”“内湿”停留于体内,会引发身体沉重、皮肤瘙痒、关节疼痛、腹胀等问题。
4
寒堵
——气血遇寒则凝
寒堵多由气候寒冷、过食寒凉食物等引起。寒则瘀,瘀则堵,寒邪具有阴冷、凝滞的特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慢慢就会令脏腑受损。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腹部发凉、畏寒肢冷等。
5
热堵
——火热郁积体内
外感热毒、饮食不节会导致火热郁积体内,若未及时排出,会堵塞经络,令内外阴阳失衡,出现口苦咽干、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等。热毒还会消耗气血津液,扰乱心神,导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口舌生疮。
结节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如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寒热错杂等。李女士的乳腺结节就是典型的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气滞日久波及血分,形成血瘀,再加上脾虚生湿,聚湿成痰,最终痰瘀互结于乳络而成。
中医“防堵法”,疏通身体交通网
如何能让全身的经络保持通畅?推荐一个方剂+一个动作:
一个方剂
内服药物比如膏方,就是中医调理经络不通的重要手段。以乳腺结节为例,中医通常会采用软坚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调理思路:
☑
昆布
:作为“软坚散结”的核心成分。中医认为“咸能软坚”,
味咸,专门用于
软化、消散体内坚硬的疙瘩、结节
。同时,它相比其他海产品寒性更小,并兼具
化痰利水
的功效。
☑蒲公英与牡蛎:组成“软坚散结组合拳”。蒲公英在软坚散结的同时,尤擅清解热毒,特别针对与肝郁化火相关的乳腺问题。煅牡蛎同样味咸,能软坚,专门用于化解痰火郁结导致的瘰疬、结节。
蒲公英 牡蛎
☑香橼与陈皮:更平和且有效地化解复杂体质产生的“痰”。它们在化痰的同时,更侧重于疏肝理气、宽中行滞,能从气滞这个根源上杜绝生痰,且性质相对平和,适合伴有内热的人群。
香橼 陈皮
☑紫苏子与茯苓:多途径、多方位地“化痰”。紫苏子负责“降气化痰”,解决因气机壅堵在上形成的痰;茯苓负责“健脾渗湿”,通过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来切断生痰之源。
紫苏子 茯苓
☑西红花:为复杂体质设计的“多面手”活血草本成分。核心功能是活血化瘀,性味偏寒,在活血的同时能兼清内热,非常适合血瘀与内热并存的情况。同时能疏解情志,安神解郁,直接针对长结节的肝郁主因。
☑当归与桃仁:加强“活血化瘀”的力度与广度。当归补血活血,尤其适合兼有血虚的瘀滞;桃仁是活血祛瘀的经典草本成分,效力强,专攻瘀血阻塞。
当归 桃仁
☑桑椹与麦冬:“清热滋阴”,解决内热熏蒸的调理障碍。现代人常见肝郁化火或饮食积热,内热会消耗津液,使痰瘀变得粘稠难化。桑椹、麦冬等滋阴成分能滋养身体阴液,从而清除虚火,保障化痰消散的顺利进行。
桑葚 麦冬
☑人参与阿胶:“扶正补虚”,实现攻补兼施。人参大补元气,温助阳气,为身体提供根本动力;阿胶滋阴补血,让身体阴血变得丰沛,如同将小溪变为大河,不易再次瘀堵,同时修复因久病消耗的体质。
人参 阿胶
☑干姜:平衡药性,保护脾胃,防止损伤正气,确保整个配方能够被顺利吸收。
一个动作
保持盘腿打坐姿势时,腿部会有压迫和拉伸感,能有效促进腿部气血流通,减少下肢血液淤积。腿部有许多重要穴位,盘腿可以刺激穴位,起到通经活络的效果。盘腿时需要调节呼吸,这个过程能使胸腔扩张,加强膈肌运动,进而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
盘腿打坐有半莲式、莲花式两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半莲式
坐垫子上,双腿伸直,背部挺直,深呼吸,让身心放松。缓缓弯曲右腿,将右脚放置在左大腿的上方,足心朝上,左腿收置右腿下。
如果柔韧性不足,可以让右脚足心贴着左大腿内侧。脊柱保持直立,仿佛头顶被一根看不见的线拉着向上。双手可以轻放在双膝上,手掌向上或向下。
闭上眼睛,呼吸自然而深长,随着呼吸感受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平静。
莲花式
在半莲式的基础上,将左脚轻轻抬起,放到右大腿上,尽量让双脚足心向上。保持脊柱直立,可以想象有一股力量,从地面通过脊柱一直延伸到天花板。
双手轻放在膝盖上,闭眼,用鼻子缓慢而深长地吸气,然后缓慢地呼气。
只有让身体动起来,气血才不会堵。平时可以练练太极拳和八段锦。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以意导气,能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都对应不同脏腑和经络,通过拉伸、扭转等动作,可达到调理脏腑目的。
目录
出现这几种情况,说明你的经络已经“堵”了!
“总是觉得累,哪怕睡够了8小时,白天还是提不起精神。”
“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夏天在空调房里都得穿厚袜子。”
“情绪波动大,常常无缘无故就想发脾气。”……
这些看似不严重的小表现,可能是身体经络“堵车”了。
28岁的王女士是一名编辑,长期伏案工作让她总是感到颈肩僵硬。最近半年,她发现自己不仅容易疲劳,洗澡时还摸到乳房里有几个会滑动的结节,经前胀痛明显。体检报告显示“双侧乳腺都有结节”,她这才意识到那些“小情况”其实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经络堵塞,百病丛生
中医认为,经络就像人体内部的交通网。“经”相当于主干道,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则是主路分出的辅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与络交织,承担着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使命,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人体有12条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皮脉筋骨肉等组织器官。当经络通畅时,气血运行无阻,身体各器官得到滋养,人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一旦经络受阻,气血无法正常流通,各种健康问题将随之而来。
各条经络不通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肺经不通会出现咳嗽、咽痛、排便困难等;脾经不通表现为腹胀、大便稀;肾经不通出现面色灰暗、手足冰冷。
结节是经络堵塞的警示灯
从中医角度看,结节是身体“堵塞”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多与气、血、湿、寒、热“五堵”有关。
1
气堵——多有情绪引发
恐和怒是两大伤气元凶。抵抗力下降时,外邪入侵,或长期食用肥甘厚味食物,均会影响气的运行。气堵的典型表现为头颈、胸胁、腹部胀满、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时轻时重。
长期气机不畅,就像交通不畅的城市,一些垃圾无法及时清运,最初只是气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有形的结节。
2
血堵
——与气堵密切相关
气不够,会出现四肢畏寒、乏力等问题。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引发胸闷气短、紫绀等问题。血堵表现为固定部位疼痛,热敷后无法缓解,还可能出现肌肤粗糙、口唇发紫、皮肤瘀斑等表现。
3
湿堵
——脾虚运化失常
环境潮湿,如久居湿地、淋雨、涉水等,都可导致湿邪侵袭人体。暴饮暴食、压力大、熬夜等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水液运化不畅,湿气聚集。“外湿”“内湿”停留于体内,会引发身体沉重、皮肤瘙痒、关节疼痛、腹胀等问题。
4
寒堵
——气血遇寒则凝
寒堵多由气候寒冷、过食寒凉食物等引起。寒则瘀,瘀则堵,寒邪具有阴冷、凝滞的特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慢慢就会令脏腑受损。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腹部发凉、畏寒肢冷等。
5
热堵
——火热郁积体内
外感热毒、饮食不节会导致火热郁积体内,若未及时排出,会堵塞经络,令内外阴阳失衡,出现口苦咽干、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等。热毒还会消耗气血津液,扰乱心神,导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口舌生疮。
结节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如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寒热错杂等。李女士的乳腺结节就是典型的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气滞日久波及血分,形成血瘀,再加上脾虚生湿,聚湿成痰,最终痰瘀互结于乳络而成。
中医“防堵法”,疏通身体交通网
如何能让全身的经络保持通畅?推荐一个方剂+一个动作:
一个方剂
内服药物比如膏方,就是中医调理经络不通的重要手段。以乳腺结节为例,中医通常会采用软坚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调理思路:
☑
昆布
:作为“软坚散结”的核心成分。中医认为“咸能软坚”,
昆布
味咸,专门用于
软化、消散体内坚硬的疙瘩、结节
。同时,它相比其他海产品寒性更小,并兼具
化痰利水
的功效。
☑蒲公英与牡蛎:组成“软坚散结组合拳”。蒲公英在软坚散结的同时,尤擅清解热毒,特别针对与肝郁化火相关的乳腺问题。煅牡蛎同样味咸,能软坚,专门用于化解痰火郁结导致的瘰疬、结节。
蒲公英 牡蛎
☑香橼与陈皮:更平和且有效地化解复杂体质产生的“痰”。它们在化痰的同时,更侧重于疏肝理气、宽中行滞,能从气滞这个根源上杜绝生痰,且性质相对平和,适合伴有内热的人群。
香橼 陈皮
☑紫苏子与茯苓:多途径、多方位地“化痰”。紫苏子负责“降气化痰”,解决因气机壅堵在上形成的痰;茯苓负责“健脾渗湿”,通过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来切断生痰之源。
紫苏子 茯苓
☑西红花:为复杂体质设计的“多面手”活血草本成分。核心功能是活血化瘀,性味偏寒,在活血的同时能兼清内热,非常适合血瘀与内热并存的情况。同时能疏解情志,安神解郁,直接针对长结节的肝郁主因。
☑当归与桃仁:加强“活血化瘀”的力度与广度。当归补血活血,尤其适合兼有血虚的瘀滞;桃仁是活血祛瘀的经典草本成分,效力强,专攻瘀血阻塞。
当归 桃仁
☑桑椹与麦冬:“清热滋阴”,解决内热熏蒸的调理障碍。现代人常见肝郁化火或饮食积热,内热会消耗津液,使痰瘀变得粘稠难化。桑椹、麦冬等滋阴成分能滋养身体阴液,从而清除虚火,保障化痰消散的顺利进行。
桑葚 麦冬
☑人参与阿胶:“扶正补虚”,实现攻补兼施。人参大补元气,温助阳气,为身体提供根本动力;阿胶滋阴补血,让身体阴血变得丰沛,如同将小溪变为大河,不易再次瘀堵,同时修复因久病消耗的体质。
人参 阿胶
☑干姜:平衡药性,保护脾胃,防止损伤正气,确保整个配方能够被顺利吸收。
一个动作
保持盘腿打坐姿势时,腿部会有压迫和拉伸感,能有效促进腿部气血流通,减少下肢血液淤积。腿部有许多重要穴位,盘腿可以刺激穴位,起到通经活络的效果。盘腿时需要调节呼吸,这个过程能使胸腔扩张,加强膈肌运动,进而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
盘腿打坐有半莲式、莲花式两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半莲式
坐垫子上,双腿伸直,背部挺直,深呼吸,让身心放松。缓缓弯曲右腿,将右脚放置在左大腿的上方,足心朝上,左腿收置右腿下。
如果柔韧性不足,可以让右脚足心贴着左大腿内侧。脊柱保持直立,仿佛头顶被一根看不见的线拉着向上。双手可以轻放在双膝上,手掌向上或向下。
闭上眼睛,呼吸自然而深长,随着呼吸感受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平静。
莲花式
在半莲式的基础上,将左脚轻轻抬起,放到右大腿上,尽量让双脚足心向上。保持脊柱直立,可以想象有一股力量,从地面通过脊柱一直延伸到天花板。
双手轻放在膝盖上,闭眼,用鼻子缓慢而深长地吸气,然后缓慢地呼气。
只有让身体动起来,气血才不会堵。平时可以练练太极拳和八段锦。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以意导气,能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都对应不同脏腑和经络,通过拉伸、扭转等动作,可达到调理脏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