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光,与那道渐平的鸿沟

这是一篇原本用于参赛的征文,写的也都是真情实感,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我选择了中途退赛。今天无意中又翻到了它,发出来分享给大家,就当做是迟到的盲人节祝愿吧。无障碍之路,道阻且长,但我相信,它一定会越发平坦!


指尖的光,与那道渐平的鸿沟

作者:点明小五


清晨醒来,指尖习惯性地在枕畔探寻,触到手机熟悉的轮廓。随着解锁音效的一声轻响,读屏软件那快速而亲切的语音如约而至,它不仅是我的“眼睛”,更是工作与生活的基石,连接我与这个世界的无形桥梁。1986年,我降生于江苏如东。视力的局限,让我与生俱来面对着一层模糊的屏障,却也意外地引导我成为一名信息无障碍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亲身丈量那条名为“信息鸿沟”的深度,感受它时而深邃的阻隔,时而又日渐弥合的温暖。

感知世界的起点,源于声音。八岁那年离家入学,临别时,父亲郑重地将一台老式收音机放入我手中。转动旋钮时的沙沙声,是寻找方向的序曲;当清晰的整点报时或单田芳先生讲述的《白眉大侠》铿锵有力地传出时,如同黑暗中骤然划亮的火柴,瞬间驱散了不安。无数个夜晚,我抱着它静静聆听,直至夜深。那时便懵懂地意识到,世界并非无声,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频率,用心去“看见”。

真正触碰到未来边界的,是后来与电脑的相遇。学长老陈对我说:“盲人要了解广阔的世界,互联网是必经之路。”我听着录音教程,将双手小心翼翼地放在键盘上。按键回弹的力度清晰地传递至指尖,进而触动心弦。当永德读屏软件6.3那略显机械却无比精准的语音响起,将屏幕上的字符逐一读出时,仿佛听到“咔哒”一声,一扇通往崭新世界的大门豁然开启。一个炽热的梦想在心中燃起:学好它,用这份能力,点亮更多像我一样被困在黑暗中的人,让我们的世界里,也能长出“会说话的星辰”。

2011年,智能手机的浪潮汹涌而来,传统键盘手机迅速被光滑的“玻璃板”取代。安卓读屏软件尚未问世,许多盲人伙伴面对未来,充满了融入社会的恐慌与手足无措。当汪老师邀请我加入初创的点明读屏团队,问我“读屏软件最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我脱口而出:“平等参与!”是的,正是这四个字。不能让视障者面对光洁的触摸屏束手无策,盲人和健全人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便捷地使用QQ、刷微博、浏览网页,在数字海洋中自由遨游。我们怀揣着热忱,夜以继日,渴望填平这条横亘在视障群体与信息时代之间的无形鸿沟。这是我们认定的方向,是自强的呐喊。

然而,这份工作的深处,也常常弥漫着无奈的苦涩。技术的壁垒、商业逻辑的考量、社会意识的滞后……一道道无形的墙,远比想象中坚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一位年长的用户焦急地打来客服电话,他急需使用某款手机银行APP办理业务,但界面设计得花哨复杂,读屏软件根本无法顺畅操作。电话那头,他的沮丧与无助几乎穿透听筒:“帮帮我,家人住院了,等着这笔钱缴费啊!”我的心瞬间揪紧,立刻在自己的手机上尝试操作。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读屏软件却仅能读出“按钮、按钮”,根本无法辨识关键控件。我尝试了所有已知的解决方案,汗水几乎浸湿额头,最终只能带着沉重的无力感回应:“非常抱歉…银行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目前转账金额和密码键盘,我们的软件确实…无法获取控件信息……”

那一刻,身为“破壁者”的信念仿佛遭遇重击。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乘坐高铁、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无障碍服务和那份尊重,令人如沐春风;但在遭遇银行、医院、部分公共服务网站或设计复杂、缺乏无障碍考虑的APP时,那些“不大不小”的障碍又瞬间将人拉回现实。这种冰火交织的体验,正是当时社会无障碍环境参差不齐的真实写照,那道鸿沟,深不可测。

转机的曙光,伴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悄然降临。近年来,“适老化改造”的浪潮席卷社会,信息无障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与实施,它不再仅仅是柔性的倡导,而是拥有了法律赋予的力量,为社会各界的无障碍建设划下了清晰的准绳。

而几乎与此同时,技术进步的浪潮,也正以另一种温柔而强大的方式,冲刷着横亘在视障者面前的信息壁垒。当人工智能的触角深入生活的肌理,它正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延伸。如今的读屏软件,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读出文字”,而是深度融入了前沿的AI能力,这些能力悄然改变着体验的品质:冰冷的提示音拥有了人声的温度,模糊的世界轮廓通过声音在脑海中清晰成像,信息获取的路径前所未有地直接而顺畅。

这种由法律驱动、技术赋能的深刻改变所带来的震撼,我感受至深。再次走进那家曾让我倍感挫折的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主动迎上来,熟练地引导我使用升级适配无障碍的APP办理业务。流程顺畅得超乎想象。那位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我们有规定,必须确保所有人都能用好。”这远非单纯的技术进步,更是社会意识在法规驱动下的“集体觉醒”。

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前不久,新的改变仍在持续发生。2025年8月6日,微信宣布生活缴费无障碍体验全面升级,让账单真正实现了自己“说”给你听。这一升级只为超1700万视障群体设计,如今生活缴费已全面适配各类读屏软件,从账单信息到缴费流程,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语音指引。曾经让许多视障朋友困扰的“点不进去”、“金额念错”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看不清屏幕也能轻松搞定水电燃缴费,科技的温度正通过这些细微的改变,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曾经那个让我们陷入“不行”困境的难题,在法律的推动与各方的努力下,终于被跨越,变成了切实的“行”。这样的转变,如同涟漪般在全国扩散开来。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依旧重大,但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修路人,而是融入了国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洪流,成为连接需求、反馈问题、推动落地的重要一环。那些曾经的“不行”,正被这股强大的合力,坚定地推向“可行”与“畅通”。

偶尔整理旧物,那台童年的收音机依然安静地躺在角落,旋钮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清晨的阳光斜斜洒落,在桌面映出一块温暖的光斑。我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那片光,仿佛也拂过了悠长的时光,从那个依靠声音在黑暗中摸索世界的孩童,到如今与伙伴们并肩,在数字世界中为视障者奋力拓宽边界的从业者。我渐渐领悟,命运留在我眼前的这道缝隙,并非为了展示残缺,而是为了让我更深刻地感知,光明拥有万千形态。

它曾是收音机里流淌的音符,是键盘敲击时的细微震动,是用户释然后那句由衷的“谢谢”;如今,它更是国家法律条文中闪耀的公平之光,是科技企业以创新力量点亮的人性温度,是全社会合力推动无障碍进程时散发的温暖能量。

我知道,在这广袤世界的无数角落,正有视障者用我们的软件接打电话、工作学习、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视频连线。他们指尖划过屏幕时,那份探索的触感里,一定藏着和我当年第一次摸到收音机旋钮时一模一样的悸动。

因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看似无路的境地里,执着地探寻、坚韧地点亮属于自己、亦能辉映他人的光芒。这光芒,是自强不息的星河,是科技创新的动能,是政策引航的明灯,更是全社会理解与支持汇聚的暖流。

在自强精神的驱动与助残力量的托举之下,这光芒正愈发璀璨,坚定地照亮通往无障碍、平等、包容的未来。那道鸿沟,正在我们共同的丈量与努力下,一寸一寸,归于坦途。



2025年8月16日

发表于:2025-10-19 18:07
本帖最后由 作者 于2025-10-19 20:48:12 编辑
9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