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唐朝武则天时期,西南层峦叠嶂的山区深处,藏着一个名为靠山村的小村落。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依山而居,世代以耕种狩猎为生。这里的人们笃信山神,认为山中万物皆有灵性,而山神便是这方天地的守护者。
村后山顶上,一座古老的山神庙巍然矗立。庙宇虽不大,却是全村人的精神寄托。每逢初一十五,庙里总是香烟缭绕;到了年节时分,香火更是旺盛异常,村民们携家带口,提着贡品前来祭拜,祈求山神保佑全家平安、五谷丰登。
这年入秋,村里常老汉家的孙子忽然病倒了。孩子不过五六岁,连续两日高烧不退,夜里胡话连连。常家请了郎中,抓了两副药服下,却不见起色。常老汉和老伴常氏心急如焚,眼看太阳西斜,老两口商量着去山神庙求山神庇佑。
“带上猎叉吧,天快黑了。”常老汉从墙上取下那把跟随他多年的猎叉,又检查了叉头的锋利程度。常氏则细心地将草纸、香烛收拾进竹篮,又特意多带了一盏灯笼。
山路蜿蜒,夕阳的余晖穿过密林,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老两口沿着熟悉的山路缓缓上行,不时惊起林间的飞鸟。等他们抵达山神庙时,天色已近黄昏。
庙内昏暗,只有长明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常氏点燃香烛,老两口跪在神像前,虔诚叩拜。
“山神爷在上,保佑我家孙儿早日康复,信民定当年年供奉,不敢怠慢。”常老汉低声祷告,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
待他们烧完香纸,庙外已是暮色四合。常老汉握紧猎叉,常氏点亮灯笼,两人沿着来路慢慢下山。
山路寂静,只有秋虫啁啾。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常老汉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他警觉地回头,借着老伴手中灯笼的微光,隐约看见山神庙方向有个模糊的影子。
“老婆子,你,你快看,那,那是什么?”常老汉的声音突然结巴起来,握着猎叉的手微微发抖。
常氏闻声回头,这一看,顿时浑身哆嗦。只见不远处,山神庙旁的树林边,赫然站着一匹狼!这狼体型比寻常野狼要大上一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它的嘴巴里竟透出幽幽的光芒,在暮色中格外醒目。
“老天爷……”常氏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灯笼险些掉落。
就在这时,那野狼仰起头,发出一声悠长的嚎叫。随着它的嘴巴张开,里面的光芒骤然变亮,一道明亮的白光从狼嘴中射出,照亮了周围的草木。
常氏双腿发软,颤声道:“老头子,莫非山神显灵了,赶紧跪下叩头。”
老两口慌忙放下手中物件,朝着发光的野狼方向连连叩首,嘴里不住地念着:“山神爷保佑,山神爷保佑!”
等他们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时,那发光的野狼已不见踪影。两人不敢耽搁,捡起东西就往山下小跑,一路上跌跌撞撞,回到村里时,已是气喘吁吁。
“爹,娘,这是怎么了?”儿子常福见父母神色慌张,忙迎上前问道。
老两口靠在院门上,抚着胸口喘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将方才的奇遇道来。
“发光的狼?”常福和妻子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一夜,常家无人安眠。
次日清晨,常家老两口遇见山神显灵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深信不疑,有的将信将疑。
“定是山神借狼身显灵!”村里最年长的白须老人笃定地说,“我小时候就听祖父说过,山神有时会附在动物身上巡视山林。”
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商量着,当晚要去山神庙亲眼看看。太阳刚落山,七八个村民便带着猎刀、火把,悄悄躲进了山神庙内。
二更时分,万籁俱寂。庙内的村民们屏息凝神,忽然,远处传来一声狼嚎。众人心头一紧,悄悄从门缝、窗隙向外张望。
只见庙外不远处的山坡上,果然立着一匹狼,嘴里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在漆黑的夜色中格外诡异。那光芒随着狼头的转动忽明忽暗,宛如庙里那盏长明灯。
“真、真的是山神显灵!”不知谁低呼一声,众人顿时慌了神,不知谁先推门而出,一群人发喊着往山下狂奔,也顾不得回头看那“神狼”是否追来。
自此,山神显灵的消息再无质疑。村民们白天纷纷前往山神庙烧香祈福,晚上则聚集在村口,一旦看见山上出现移动的光点,便齐刷刷跪地祷告。
唯有一人不信这神怪之说——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姓喻名文远的年轻书生。
“荒谬!山神若要显灵,何须借狼身?更何必让那狼嘴发光?”喻文远在村中的老槐树下对几个青年说道,“我看这其中必有蹊跷。不如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若真是妖物,也好为民除害。”
青年们连连摆手:“喻兄,万万不可!冒犯山神,会给村子带来灾祸的!”
喻文远见劝说无用,只好独自想办法。这日,他特地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来到镇上的集市。
集市热闹非凡,喻文远先到铁匠铺买了几副坚固的
捕兽夹
,又去肉铺买了一大块猪头肉。正要返回时,他见街角围着一群人,对着墙上新贴的布告指指点点。
喻文远凑上前去,只见布告上绘着一名男子的画像,下方文字写明:近日有江洋大盗潜入太平公主府邸,盗走武则天赏赐的珠宝若干,其中尤以一颗夜明珠最为珍贵,此珠鸽卵大小,夜间能自发光芒,价值连城。陛下闻讯震怒,下令全力追查。凡提供线索者,赏银千两;寻回宝物者,另有重赏。
喻文远心中一动,若有所思。他转身走进一家药铺,不多时,拿着几颗开胃健脾的药丸走了出来。
回到家中,喻文远将药丸捣碎,化入水中,又将药水仔细涂抹在猪头肉上。日落时分,他带着处理过的猪肉和捕兽夹,悄悄上山来到山神庙附近。
凭借往日打猎的经验,喻文远在狼经常出没的小径旁设下夹套,将涂了药水的猪肉牢牢固定在触发机关上。
“若你真是因腹中异物不适,这开胃的药应当合你胃口。”喻文远喃喃自语,布置好一切后,悄然退到远处观察。
二更时分,那匹发光的狼果然出现。它在山神庙附近徘徊片刻,似乎嗅到了猪肉的气味,很快朝着夹套方向走去。忽然,黑暗中传来“咔嚓”一声脆响,紧接着是野狼痛苦的哀嚎。那光芒剧烈晃动一阵,渐渐黯淡下去。
喻文远心中大喜,却不急于上前查看。他深知受伤的野兽最为危险,决定等到天明再行动。
第二天一早,喻文远带着利刃和麻绳重返设夹处。果然,一匹壮硕的野狼倒在血泊中,早已气绝身亡。捕兽夹紧紧夹住它的前腿,伤口深可见骨。
喻文远小心翼翼地将狼腹剖开,在胃中仔细翻找。突然,他的指尖触到一个硬物。他强忍着恶心,将那个硬物取出,用水囊中的清水冲洗干净。
当那物事现出原形时,喻文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正是一颗鸽卵大小、浑圆光洁的珠子!在晨光中,它泛着温润的光泽,虽不如夜间明亮,但仍隐约可见内部流转的光华。
“果然如此!”喻文远激动不已,当即收拾好狼尸和宝珠,直奔县衙。
县令见到夜明珠,又听喻文远讲述了事情经过,连连称奇。
“据逃回衙门的受伤官差说,他们在此地与大盗激战,虽重创盗贼,但被他逃脱。想必这野狼是吃了重伤而死的大盗,连他藏匿在口中的夜明珠也一并吞下。”县令捋着胡须分析道,“这珠子在狼腹中不消化,狼感不适,故而夜间频频嗥叫。一张嘴,珠光便从口中透出,远看就像是狼嘴发光。”
喻文远点头称是:“学生也是看到布告后才想通此节。那开胃的药粉,正是诱使它主动吞食诱饵。”
县令大为赞赏:“喻秀才明察秋毫,智勇双全,本官定当如实上报,为你请功。”
三个月后,朝廷的嘉奖令终于下达:喻文远智勇双全,寻回国宝,特赐
九品县尉
一职,赏银三千两,绢布五匹。
喜讯传来,靠山村沸腾了。喻文远决定在赴任前大摆宴席,宴请全村父老。
宴席当天,常家老两口、村里的青年、长者悉数到场,酒过三巡,气氛热烈。喻文远多喝了几杯,面颊泛红,言语间不免有了几分得意。
“诸位乡邻,”他举杯起身,声音洪亮,“那所谓山神显灵,不过是一匹误吞夜明珠的野狼!你们却将它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真是笑死人了!太好笑了!”
话音刚落,席间的欢笑声顿时低了下去。村民们面面相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勉强挤出笑容应和,心里却五味杂陈。
常老汉低头抿了一口酒,喃喃自语:“可是……自那晚我们见过神狼后,我家孙儿的病就好了啊……”
这句话说得轻,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宴席上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沉默,只有喻文远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显得有些孤单。
远处山巅,山神庙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一如既往地沉默着,守护着这个相信它百余年的小山村。
目录
故事:唐朝武则天时期,西南层峦叠嶂的山区深处,藏着一个名为靠山村的小村落。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依山而居,世代以耕种狩猎为生。这里的人们笃信山神,认为山中万物皆有灵性,而山神便是这方天地的守护者。
村后山顶上,一座古老的山神庙巍然矗立。庙宇虽不大,却是全村人的精神寄托。每逢初一十五,庙里总是香烟缭绕;到了年节时分,香火更是旺盛异常,村民们携家带口,提着贡品前来祭拜,祈求山神保佑全家平安、五谷丰登。
这年入秋,村里常老汉家的孙子忽然病倒了。孩子不过五六岁,连续两日高烧不退,夜里胡话连连。常家请了郎中,抓了两副药服下,却不见起色。常老汉和老伴常氏心急如焚,眼看太阳西斜,老两口商量着去山神庙求山神庇佑。
“带上猎叉吧,天快黑了。”常老汉从墙上取下那把跟随他多年的猎叉,又检查了叉头的锋利程度。常氏则细心地将草纸、香烛收拾进竹篮,又特意多带了一盏灯笼。
山路蜿蜒,夕阳的余晖穿过密林,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老两口沿着熟悉的山路缓缓上行,不时惊起林间的飞鸟。等他们抵达山神庙时,天色已近黄昏。
庙内昏暗,只有长明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常氏点燃香烛,老两口跪在神像前,虔诚叩拜。
“山神爷在上,保佑我家孙儿早日康复,信民定当年年供奉,不敢怠慢。”常老汉低声祷告,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
待他们烧完香纸,庙外已是暮色四合。常老汉握紧猎叉,常氏点亮灯笼,两人沿着来路慢慢下山。
山路寂静,只有秋虫啁啾。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常老汉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他警觉地回头,借着老伴手中灯笼的微光,隐约看见山神庙方向有个模糊的影子。
“老婆子,你,你快看,那,那是什么?”常老汉的声音突然结巴起来,握着猎叉的手微微发抖。
常氏闻声回头,这一看,顿时浑身哆嗦。只见不远处,山神庙旁的树林边,赫然站着一匹狼!这狼体型比寻常野狼要大上一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它的嘴巴里竟透出幽幽的光芒,在暮色中格外醒目。
“老天爷……”常氏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灯笼险些掉落。
就在这时,那野狼仰起头,发出一声悠长的嚎叫。随着它的嘴巴张开,里面的光芒骤然变亮,一道明亮的白光从狼嘴中射出,照亮了周围的草木。
常氏双腿发软,颤声道:“老头子,莫非山神显灵了,赶紧跪下叩头。”
老两口慌忙放下手中物件,朝着发光的野狼方向连连叩首,嘴里不住地念着:“山神爷保佑,山神爷保佑!”
等他们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时,那发光的野狼已不见踪影。两人不敢耽搁,捡起东西就往山下小跑,一路上跌跌撞撞,回到村里时,已是气喘吁吁。
“爹,娘,这是怎么了?”儿子常福见父母神色慌张,忙迎上前问道。
老两口靠在院门上,抚着胸口喘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将方才的奇遇道来。
“发光的狼?”常福和妻子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一夜,常家无人安眠。
次日清晨,常家老两口遇见山神显灵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深信不疑,有的将信将疑。
“定是山神借狼身显灵!”村里最年长的白须老人笃定地说,“我小时候就听祖父说过,山神有时会附在动物身上巡视山林。”
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商量着,当晚要去山神庙亲眼看看。太阳刚落山,七八个村民便带着猎刀、火把,悄悄躲进了山神庙内。
二更时分,万籁俱寂。庙内的村民们屏息凝神,忽然,远处传来一声狼嚎。众人心头一紧,悄悄从门缝、窗隙向外张望。
只见庙外不远处的山坡上,果然立着一匹狼,嘴里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在漆黑的夜色中格外诡异。那光芒随着狼头的转动忽明忽暗,宛如庙里那盏长明灯。
“真、真的是山神显灵!”不知谁低呼一声,众人顿时慌了神,不知谁先推门而出,一群人发喊着往山下狂奔,也顾不得回头看那“神狼”是否追来。
自此,山神显灵的消息再无质疑。村民们白天纷纷前往山神庙烧香祈福,晚上则聚集在村口,一旦看见山上出现移动的光点,便齐刷刷跪地祷告。
唯有一人不信这神怪之说——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姓喻名文远的年轻书生。
“荒谬!山神若要显灵,何须借狼身?更何必让那狼嘴发光?”喻文远在村中的老槐树下对几个青年说道,“我看这其中必有蹊跷。不如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若真是妖物,也好为民除害。”
青年们连连摆手:“喻兄,万万不可!冒犯山神,会给村子带来灾祸的!”
喻文远见劝说无用,只好独自想办法。这日,他特地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来到镇上的集市。
集市热闹非凡,喻文远先到铁匠铺买了几副坚固的
捕兽夹
,又去肉铺买了一大块猪头肉。正要返回时,他见街角围着一群人,对着墙上新贴的布告指指点点。
喻文远凑上前去,只见布告上绘着一名男子的画像,下方文字写明:近日有江洋大盗潜入太平公主府邸,盗走武则天赏赐的珠宝若干,其中尤以一颗夜明珠最为珍贵,此珠鸽卵大小,夜间能自发光芒,价值连城。陛下闻讯震怒,下令全力追查。凡提供线索者,赏银千两;寻回宝物者,另有重赏。
喻文远心中一动,若有所思。他转身走进一家药铺,不多时,拿着几颗开胃健脾的药丸走了出来。
回到家中,喻文远将药丸捣碎,化入水中,又将药水仔细涂抹在猪头肉上。日落时分,他带着处理过的猪肉和捕兽夹,悄悄上山来到山神庙附近。
凭借往日打猎的经验,喻文远在狼经常出没的小径旁设下夹套,将涂了药水的猪肉牢牢固定在触发机关上。
“若你真是因腹中异物不适,这开胃的药应当合你胃口。”喻文远喃喃自语,布置好一切后,悄然退到远处观察。
二更时分,那匹发光的狼果然出现。它在山神庙附近徘徊片刻,似乎嗅到了猪肉的气味,很快朝着夹套方向走去。忽然,黑暗中传来“咔嚓”一声脆响,紧接着是野狼痛苦的哀嚎。那光芒剧烈晃动一阵,渐渐黯淡下去。
喻文远心中大喜,却不急于上前查看。他深知受伤的野兽最为危险,决定等到天明再行动。
第二天一早,喻文远带着利刃和麻绳重返设夹处。果然,一匹壮硕的野狼倒在血泊中,早已气绝身亡。捕兽夹紧紧夹住它的前腿,伤口深可见骨。
喻文远小心翼翼地将狼腹剖开,在胃中仔细翻找。突然,他的指尖触到一个硬物。他强忍着恶心,将那个硬物取出,用水囊中的清水冲洗干净。
当那物事现出原形时,喻文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正是一颗鸽卵大小、浑圆光洁的珠子!在晨光中,它泛着温润的光泽,虽不如夜间明亮,但仍隐约可见内部流转的光华。
“果然如此!”喻文远激动不已,当即收拾好狼尸和宝珠,直奔县衙。
县令见到夜明珠,又听喻文远讲述了事情经过,连连称奇。
“据逃回衙门的受伤官差说,他们在此地与大盗激战,虽重创盗贼,但被他逃脱。想必这野狼是吃了重伤而死的大盗,连他藏匿在口中的夜明珠也一并吞下。”县令捋着胡须分析道,“这珠子在狼腹中不消化,狼感不适,故而夜间频频嗥叫。一张嘴,珠光便从口中透出,远看就像是狼嘴发光。”
喻文远点头称是:“学生也是看到布告后才想通此节。那开胃的药粉,正是诱使它主动吞食诱饵。”
县令大为赞赏:“喻秀才明察秋毫,智勇双全,本官定当如实上报,为你请功。”
三个月后,朝廷的嘉奖令终于下达:喻文远智勇双全,寻回国宝,特赐
九品县尉
一职,赏银三千两,绢布五匹。
喜讯传来,靠山村沸腾了。喻文远决定在赴任前大摆宴席,宴请全村父老。
宴席当天,常家老两口、村里的青年、长者悉数到场,酒过三巡,气氛热烈。喻文远多喝了几杯,面颊泛红,言语间不免有了几分得意。
“诸位乡邻,”他举杯起身,声音洪亮,“那所谓山神显灵,不过是一匹误吞夜明珠的野狼!你们却将它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真是笑死人了!太好笑了!”
话音刚落,席间的欢笑声顿时低了下去。村民们面面相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勉强挤出笑容应和,心里却五味杂陈。
常老汉低头抿了一口酒,喃喃自语:“可是……自那晚我们见过神狼后,我家孙儿的病就好了啊……”
这句话说得轻,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宴席上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沉默,只有喻文远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显得有些孤单。
远处山巅,山神庙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一如既往地沉默着,守护着这个相信它百余年的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