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别人受苦,自己也跟着苦。这个苦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给的?

有一天,小徒弟静心下山回来后,满心疑惑地去问师傅:“师傅,今天我下山,看见一个盲人,他拿着盲杖,在路上艰难地行走。时不时就会碰到路人,或者撞到其他东西,走路十分不便。我看到他这样,心里特别难受,就像被针刺了一样,忍不住就去帮他,带他去到了他想去的地方,然后我才回来。师傅,您跟我讲讲,看见别人受苦,自己也跟着苦,这个苦,是我自己的苦,还是别人给我的呢?这个苦是我自己产生的,还是别人施加给我的呢?”

师傅听后,微微一笑,说道:“静心啊,你能有此感受,说明你心中有善念、有慈悲。但你要知道,这苦既非完全是你自己的,也非别人给你的。”

静心听了,更加疑惑,问道:“师傅,这是为何呢?”

师傅微笑着点点头,温和地说:“我明白你的心情。你看见别人受苦,自己也跟着苦,这种感受和疑惑,我曾经也有过。”

他望着窗外,缓缓说道:“多年前,我年轻时云游四海,曾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位妇人抱着生病的孩子。那孩子面色苍白,嘴唇干裂,呼吸微弱。妇人衣衫单薄,怀里紧紧抱着孩子,泪水不断滑落,一遍又一遍地向路人哀求。我站在一旁,看着那孩子痛苦的模样,心里像被针扎一样难受。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她的绝望与无助,于是我把自己的盘缠全部给了她,让她赶紧带孩子去医治。”

师傅收回目光,继续说道:“我们看到别人受苦,心里会感到难受,这正是慈悲在起作用。这种感受并非来自我们自身的遭遇,所以不是我们自己的苦。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我们与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份联系正是源于我们心中的慈悲与对众生的不忍。正因为我们不忍看到他人受苦,所以才能感同身受。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痛苦并非是别人强行施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反应。”

静心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问:“师傅,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因看到别人受苦而产生的苦呢?”

师傅说:“我们应怀慈悲之心,尽力去帮助那些受苦之人,这是修行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苦是世间万物的一种状态,是因缘和合而生。我们帮助他人,是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清净、慈悲。但我们不能过于执着于这种苦,否则就会陷入烦恼之中。”

静心听后,恍然大悟,说道:“师傅,我明白了。我之所以看着别人受苦,自己也跟着苦,是因为我心里有慈悲,能感同身受。但这苦并不是我本心,只是慈悲的显现。我会继续以慈悲帮助他人,同时用智慧不让自己被苦困住。”

师傅听了,欣慰地点点头,随即微笑道:“记住,心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能照见别人的痛苦,但不要把痛苦留在自己心里。有慈悲,你才会去关心别人;有智慧,你才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让自己被痛苦困住。这样,你的心就会像天空一样开阔,装得下所有事,却不被任何事拖累。”

静心合十行礼,若有所悟地退下。自此,他每次下山,心中虽仍会因众生苦难而牵动,但那份牵动不再化作沉重的枷锁,而是化作温暖的光,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发表于:2025-10-16 10:57
14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