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燥气重,身体漏气血!一个动作把“漏洞”补上!
开工第一天。感觉怎么样?如果你的身体还没从假期模式切换过来,甚至比放假前更感到疲劳、犯懒、记忆力差……别急着责怪自己,可能是你的“气血”没跟上。这背后,其实是深秋的“寒”与“燥”在作怪……
深秋,整体基调就两个字
“
寒
”
和
燥
:
◆一方面
气温大降
,身体的免疫机制大受考验,很多人都没能顶住,进入了一个
外感高发期
。
◆另一方面
燥气大作
,内热+外燥,各种干燥表现出现的同时,还加重了
上热下寒
的情况。
先天之本
后天之本
都伤了,再加上这几年的病毒肆虐,身体的老底早就被耗得七七八八,
精气神都要被漏光
了。
虽然没什么大病,但就是
气血不足
——疲劳、犯困犯懒,腰膝酸软,没力气、记忆力差、睡眠不好......
补足气血,比你想象中还快还简单
气血不足的人,
护身、护心、护念
要想表里如一,气血充盈,身心轻盈,就要护身,护心,护念。
1. 护身
没有什么比好好吃饭,更为重要。
保证营养均衡,五谷杂粮蔬菜,碳水不可少。
大米混糙米藜麦;茭白,油麦菜,蚕豆,红苋,香芹,芦笋,秋葵,清炒,白灼都很好;接收了光合作用,吸收了足够的阳光的五谷蔬菜,得到了大自然的充分滋养,吃完阳气足,身心干净,不浑浊。
2. 护心
要在甜甜暖暖中保持愉悦平静。
不去偷窥他人的生活,也别去揣摩别人的想法,唯有此刻更为确定。所以,任何引起你内耗的人,任何消耗自己的事,多想一下都没必要。
少唉声叹气,少自怨自艾,永远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自己的内心开出花来,保持好心情,定期清理内心的杂草很有必要。
3. 护念
起心动念很重要。
温柔而克制,永远保持良善。保持良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心绪安宁。
什么因种什么果,滋生邪念的同时,内心也绝不会平静。一个讲话难听的人,情绪表现出来的是挤眉弄眼的尖酸刻薄。性格温润的人,情绪表现出来的是平和,磁场也干净,忍不住想让人靠近。
所以温柔而克制,情绪稳定,保持良善,就是在锁定自己的正气能量,锁定自己的精气神。
气血不足的人,动起来气血就畅通了
看到过一个说法:钱很有灵性,会主动选择气血充盈的人,养气血=养财运!
养气血有个性价比很高的方式就是:运动!
从古至今,传统医学都非常推崇「两手拉足」这个养生动作,认为它既能大补肝肾,又能疏通人体经脉,为身体蓄精养血,还能助眠。
该动作做法是
坐姿,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住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重点感受两腿内侧被拉伸的感觉。
从两分钟开始,循序渐进,直到坚持15分钟左右,每天做1~2次。
量力而行,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部有拉伸感就可以。
除了“双手拉足”这个动作,常还可以多练习以下几个动作,同样有助于补养气血。
1. 搓手法
四肢是容易率先出现气血不足的部位,搓手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达到充盈气血的目的,调和气血、抵御寒邪。
具体方法:首先搓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然后搓手背,手心置于另一只手的手背,呈垂直放置,手心揉搓手背,双手交换进行。
2. 站桩
中医有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叫“站桩”,时不时站一站可以让气血运行通畅,元气充足存内。
具体做法: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略微弯曲,两手在胸腹前弯曲;然后调整身形,摆正头部,下颌略微放松;用力部位集中在脚趾和前脚掌。
从5分钟左右开始,逐渐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
3. 单手举臂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全身气血运行都受影响。调养脾胃可以多做八段锦中的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个动作可以引动体内气机升降,牵拉胸腹腔脏器,尤其会对脾胃进行“按摩”,提高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改善消化及气血不足。
4. 金鸡独立
中医认为,脾主肉、肾主骨,金鸡独立这个动作能使肌肉强健,骨骼坚固,反过来增加脾肾功能,强化全身气血运行。
具体做法:左脚单腿站立,将右脚心放到左大腿内侧的上端,脚趾朝下;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或双手合十上举。
尽量单腿站3~5分钟,但不勉强,之后换右腿。可以扶着周边物品,避免跌倒。
5. 伸懒腰
肝主情志,以畅达为主。长时间工作或保持一个动作,容易导致肝气郁结。伸个懒腰,人会感到心情舒畅,也能达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经从两肋经过,所以“推搓两肋”也有助肝经的气血运行。可双手沿着胁肋(肋骨)向下“搓摩”,每天一次,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不要小瞧任何运动,想要气血充盈,也不必急,慢慢来,时间会给你答案。如何能配合着补气血的饮品,那就最好了!
目录
天寒燥气重,身体漏气血!一个动作把“漏洞”补上!
开工第一天。感觉怎么样?如果你的身体还没从假期模式切换过来,甚至比放假前更感到疲劳、犯懒、记忆力差……别急着责怪自己,可能是你的“气血”没跟上。这背后,其实是深秋的“寒”与“燥”在作怪……
深秋,整体基调就两个字
“
寒
”
和
“
燥
”
:
◆一方面
气温大降
,身体的免疫机制大受考验,很多人都没能顶住,进入了一个
外感高发期
。
◆另一方面
燥气大作
,内热+外燥,各种干燥表现出现的同时,还加重了
上热下寒
的情况。
先天之本
和
后天之本
都伤了,再加上这几年的病毒肆虐,身体的老底早就被耗得七七八八,
精气神都要被漏光
了。
虽然没什么大病,但就是
气血不足
——疲劳、犯困犯懒,腰膝酸软,没力气、记忆力差、睡眠不好......
补足气血,比你想象中还快还简单
气血不足的人,
护身、护心、护念
要想表里如一,气血充盈,身心轻盈,就要护身,护心,护念。
1. 护身
没有什么比好好吃饭,更为重要。
保证营养均衡,五谷杂粮蔬菜,碳水不可少。
大米混糙米藜麦;茭白,油麦菜,蚕豆,红苋,香芹,芦笋,秋葵,清炒,白灼都很好;接收了光合作用,吸收了足够的阳光的五谷蔬菜,得到了大自然的充分滋养,吃完阳气足,身心干净,不浑浊。
2. 护心
要在甜甜暖暖中保持愉悦平静。
不去偷窥他人的生活,也别去揣摩别人的想法,唯有此刻更为确定。所以,任何引起你内耗的人,任何消耗自己的事,多想一下都没必要。
少唉声叹气,少自怨自艾,永远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自己的内心开出花来,保持好心情,定期清理内心的杂草很有必要。
3. 护念
起心动念很重要。
温柔而克制,永远保持良善。保持良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心绪安宁。
什么因种什么果,滋生邪念的同时,内心也绝不会平静。一个讲话难听的人,情绪表现出来的是挤眉弄眼的尖酸刻薄。性格温润的人,情绪表现出来的是平和,磁场也干净,忍不住想让人靠近。
所以温柔而克制,情绪稳定,保持良善,就是在锁定自己的正气能量,锁定自己的精气神。
气血不足的人,动起来气血就畅通了
看到过一个说法:钱很有灵性,会主动选择气血充盈的人,养气血=养财运!
养气血有个性价比很高的方式就是:运动!
从古至今,传统医学都非常推崇「两手拉足」这个养生动作,认为它既能大补肝肾,又能疏通人体经脉,为身体蓄精养血,还能助眠。
该动作做法是
:
坐姿,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住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重点感受两腿内侧被拉伸的感觉。
从两分钟开始,循序渐进,直到坚持15分钟左右,每天做1~2次。
量力而行,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部有拉伸感就可以。
除了“双手拉足”这个动作,常还可以多练习以下几个动作,同样有助于补养气血。
1. 搓手法
四肢是容易率先出现气血不足的部位,搓手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达到充盈气血的目的,调和气血、抵御寒邪。
具体方法:首先搓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然后搓手背,手心置于另一只手的手背,呈垂直放置,手心揉搓手背,双手交换进行。
2. 站桩
中医有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叫“站桩”,时不时站一站可以让气血运行通畅,元气充足存内。
具体做法: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略微弯曲,两手在胸腹前弯曲;然后调整身形,摆正头部,下颌略微放松;用力部位集中在脚趾和前脚掌。
从5分钟左右开始,逐渐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
3. 单手举臂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全身气血运行都受影响。调养脾胃可以多做八段锦中的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个动作可以引动体内气机升降,牵拉胸腹腔脏器,尤其会对脾胃进行“按摩”,提高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改善消化及气血不足。
4. 金鸡独立
中医认为,脾主肉、肾主骨,金鸡独立这个动作能使肌肉强健,骨骼坚固,反过来增加脾肾功能,强化全身气血运行。
具体做法:左脚单腿站立,将右脚心放到左大腿内侧的上端,脚趾朝下;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或双手合十上举。
尽量单腿站3~5分钟,但不勉强,之后换右腿。可以扶着周边物品,避免跌倒。
5. 伸懒腰
肝主情志,以畅达为主。长时间工作或保持一个动作,容易导致肝气郁结。伸个懒腰,人会感到心情舒畅,也能达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经从两肋经过,所以“推搓两肋”也有助肝经的气血运行。可双手沿着胁肋(肋骨)向下“搓摩”,每天一次,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不要小瞧任何运动,想要气血充盈,也不必急,慢慢来,时间会给你答案。如何能配合着补气血的饮品,那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