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以书为伴老师的一篇文章,谈谈使用雅音的艺术

哑音定字法被黄乃视为《汉语双拼盲文方案》的一项新创造。黄乃在他的《带调双拼盲字方案(草案)设计说明》中谈到哑音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使用哑音注解或定字是一种艺术,需要高明的编辑同志选择恰当的词语。方案不过是规定了几个哑音号,提供了一种方法而已。绝不像学会字母和拼音那样,学会之后便能念得出、看得懂;明白了哑音定字这种方法,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应用哑音的艺术,这种艺术,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程度和文字、文学方面的修养。”

由于前些年汉语双拼盲文推广过程中,哑音定字法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许多人对它并不熟悉,所以这里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哑音定字法。

哑音定字法是汉语双拼盲文增强拼音文字表益性的手段,是汉语双拼盲文的创举。哑音是原文中的外加成分,是为了明确词义的一种简便的文中注解。之所以叫它哑音,是因为在诵读文章时不读出这些添加到文章中的注解。哑音定字法分为定字哑音和解释哑音。定字哑音的作用是明确原文中一个词的音节是哪个汉字;解释哑音的作用是解释原文中一个词的词义。这里咱们重点聊聊定字哑音的运用。

定字哑音的标号是45点,凡音节前标有这个标号的,这个音节就是定字哑音。它可以同临近的一个原文音节组成一个双音词或双音词组,以指明这个原文音节是什么汉字。例如我们要明确“zhōng”这个音节的汉字,可以用“jiān”这个音节与“zhōng”组成“zhōng jiān”这个双音词,具体的形式是:“zhōng45点jiān”(⠩⠕⠘⠑⠏),“jiān”之前的45点就是定字哑音号,这样就明确了“zhōng”这个音节的汉字就是“中间”的“中”。

大家看,这种方式是不是有点像咱们现在在手机和电脑上挑选汉字时候的语音提示呢?《带调双拼盲字方案》是《汉语双拼盲文方案》的最初方案,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别说读屏软件了,就连个人电脑还没有呢。这种以组词的方式说明词语音节汉字的办法来源于日常的口语交流。比如,我叫陈虎,老虎的虎。在没有读屏软件那个年代,这个方法独具匠心,为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方法。

根据我个人的实践,定字哑音的运用范围,一是可以用在文章中,指明一个词的音节的汉字,从而帮助理解文意;二是在写盲文通讯录的时候,用来指明通讯录联系人姓名和地址的汉字,方便给联系人写信的时候,请明眼人帮忙写地址和收信人姓名。不过现在在手机上保存联系人信息是很方便的,并且在读屏软件的引导下,视障人完全可以在保存联系人信息的时候顺便就写上正确的汉字,所以这第二项运用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剩下的就是用来阅读编写盲文材料的时候指明文章中词语的汉字组成了。

黄乃关于哑音定字的论述中谈到:“使用哑音注解或定字是一种艺术,需要高明的编辑同志选择恰当的词语。”从这段文字来看,视障人个人自然是可以用哑音定字法的,但当时设计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出版盲文读物的时候用的。以前,我们只能手持盲文写字笔在盲文纸上一下一下地戳盲文点,所以我们自己编辑大篇幅的盲文资料是很少的。在纸质盲文的条件下,就算是用哑音定字,只能在写盲文的同时就要考虑好用哪个音节与原文音节组成双音词,然后加上去,不可能对已经添加上去的定字哑音再次斟酌修改,除非你把文章再抄一遍。但是,现在有了点字笔记本这样的电子盲文设备,视障人也能像在电脑上编辑大篇幅文字资料一样编写大篇幅的盲文资料了。就最基本的文字编辑来说,电脑和手机上编写文章的便利,点字笔记本都有;这样,人们既可以在编辑盲文资料的同时就加上定字哑音,也可以在修改文章过程中添加或修改定字哑音。因此,哑音定字法不仅盲文出版工作者可以用,我们自己在编写盲文资料的时候同样可以用。这样就引出下面的问题:怎样理解黄乃著作中所说的“使用哑音的艺术”呢?

《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在说明哑音定字的时候说:“选择定字哑音时需注意使其与原文音节所组成的双音词,尽量靠拢原文音节的本意,以利于读者理解原文。”这句话就具体体现了使用哑音的艺术。

除阳光读屏软件外,争渡、点明、保益、天坦、解说等主流读屏软件在选择汉字的时候,语音库对每个汉字给出的语音解释几乎是统一的,只是个别读屏软件,例如天坦读屏对“金”这个字给出的语音解释是“金属的金”;争渡、点明等读屏软件给出的语音解释是“金金的金”。又例如,“由”这个字,争渡、点明等读屏软件的语音解释是“由于的由”,天坦读屏的语音解释是“理由的由”,其余绝大多数汉字的语音解释,各家读屏软件的语音解释是统一的。因此有观点认为,当前读屏软件语音库对每个汉字给出的解释是清晰明确的,在使用定字哑音明确单词音节的汉字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语音库对每个汉字给出的解释,甚至认为应当以此来统一定字哑音的使用。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黄乃先生也就不会有如上论述了。这种要以语音库对汉字的解释统一定字哑音的用法,是一种“以字为本”的理念在定字哑音运用上的体现,它主张用固定的双音词来明确汉字。

站在词学的角度看,一个汉字往往代表一个甚至几个单音词。虽然我们有《字典》和《词典》这两种工具书,但是查阅这两种工具书对同一个字(单音词)的意义的解释往往又是一致的,这说明,单个汉字和单音词往往是对应的。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露”这个单音词,在下面这些组词中代表了不同的词:露水(夜间气温下降后,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球)、露天(在室外无遮盖的状态)、暴露(表现出来)等。如果用白、水、天、暴分别组成露水、白鹭、露天、暴露等不同的双音词,所指明的是同一个汉字,如果仅从明确汉字这个目的出发,这就达到目的了。但这些双音词表达的词义显然各不相同。按照“尽量靠拢原文音节的本意”这个要求,哪个双音词表达的词义与这首诗的意义最相近呢?除了“露水”或“白鹭”这两个双音词与原诗的意义最相近之外,其它的双音词都与原诗中“露”表示的意义不相符。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有下面一段描述:“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其中的“晕”,如果我们简单地按着当前读屏软件语音库给出的解释,用“头”和“晕”组成“头晕”这个双音词便万事大吉;但这样一来,一是会使读者非常突兀,破坏了作者用文字营造出来的和谐氛围,更主要的,这里的“晕”并非是“头晕”、“眩晕”的意思,而是另外一个词——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怀孕的妇女乳头周围会见到乳晕颜色加深。显然,这里的“晕”并非是旋转不定的意思。在本文中,黄晕可以理解为作者看见的远处柔和而模糊的光影。笔者在这里用“光”和“晕”组成“光晕”这个双音词,这就与上段文字中,“晕”所表示的词义比较接近了。所以,根据文章具体的词义选择适当的音节,与需要明确汉字的原文音节组成贴近原文音节本意的双音词,符合《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对使用哑音的要求,是黄乃先生所说的“使用哑音的艺术”的具体体现。要达到这种“要求”,体现这种“艺术”,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为需要指明汉字的音节添加贴近原文音节本意的哑音,才能真正做到这样的“要求”,体现这样的“艺术”。

要求选用的哑音与原文音节组成双音词的词义尽量靠拢原文音节本意,不仅是为了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需要,而且也是拼音文字以词为本特性的体现。站在词的角度看,一个汉字往往代表几个不同的词。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晕”,不仅表示头晕这种身体的主观感觉,而且代表光晕、色晕等词义。作为以词为本的拼音文字,要围绕原文明确词义为衷心,为原文添加定字哑音指明原文音节的汉字。那么,当前各大读屏软件普遍使用的汉字解释能不能作为明确定字哑音的汉字来使用呢?如果这个解释与当前文章要明确的音节代表的词义是一致的,当然可以用;如果与当前文章音节代表的词义不一致,那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哑音与原文音节组成贴近原文本意的双音词。

使用哑音的艺术还体现在选用的哑音与原文音节组成的双音词不能使读者产生歧义,即避免用同音同调但词义却不同的词。例如北京有个地方叫“东直门”,在这个词中,“直”是一个需要指明是哪个汉字的音节。“直”可以组成的双音词有:直立、直线、垂直、笔直等。这里,不考虑别的因素,仅从指明音节的汉字这个目的出发,除了“笔直”这个双音词不能用之外,其它的双音词都是可以用的。为什么“笔直”不能用作明确“直”的双音词呢?在汉字的文字环境下看不出问题,但盲文是拼音文字,在拼音文字的条件下,还有一个与“笔直”(bǐ zhí)同音同调的词,即“比值”(数学上的比值),而在拼音文字中,它们的拼写又都是“bǐ zh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例如“他双腿立正,站得bǐ zhí。”读者可以理解为“他站得很直”;但是在阅读拼音文字的条件下,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人们看到“bǐ zhí”这样的两个音节,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数学上的“比值”,而不是我们希望读者理解的那个“笔直”,这样就与使用定字哑音要达到的目的南辕北辙了。因此,避免使用同音同调但词义不同的词指明被注解音节的汉字,是使用定字哑音应当注意的。

如果选用的定字哑音与原文音节组成的双音词跟读屏软件给出的汉字解释不一致,会不会影响视障朋友学习汉字呢?完全不会。因为定字哑音与原文音节组成的双音词,是现实的语言和《字典》、《词典》工具书上都有的词,不会另外制造一个现实中没有的双音词。例如上面提到的“光”和“晕”组成的双音词“光晕”,就可以按照输入法的输入规则打出这个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读屏软件用户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输入哑音与原文音节组成的双音词,借助词典软件查询具体的词义,这样,不但不会影响视障人学用汉字,久而久之,反而能让视障人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使用汉字。现在的输入法词库相当庞大,除了满足一般语言的输入需要外,还有包括医学词汇大全、中医中药大全、李白诗集、成语俗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方面的专业词库,能满足相应内容的输入需要。所以在现代科技的夹持下,了解汉字、使用汉字的路径是相当宽阔的,人们在使用定字哑音的时候,更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读屏软件对每个汉字给出的语音解释,而应当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双音词明确文章中需要明确的汉字。

对解释哑音的应用,有观点认为,对词的解释,还是应当遵循传统的做法,把它放在文末。当初,黄乃设计哑音定字法的目的,除了要明确音节中的汉字之外,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不让读者看完一大段文字之后,又去到文末看繁多的注解,主要是为了方便迅速理解文章内容。但是从盲文出版和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来看,对于篇幅较长的解释性内容,仍然要放在文末比较好,这样可以不影响诵读或阅读的连续性;但是文章中间还是可以添加一些比较简短的解释性词语,并且这种注解不要跟文末的解释重复。在使用哑音定字法的时候始终要把握住“简便”一词的含义:“简”,就是要求解释性的词语尽量简短,三五个字便可解释一个词;便,就是方便读者在阅读正文的同时就能直接看到对词语的解释,少去文末查看注解。

简写法和哑音定字法是《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在运用实践中要逐步完善的部分。就以定字哑音来说,一篇文章,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定字哑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要不要搞定字哑音?包括但不限于这些问题,并非是我们大家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便能解决的,需要通过运用的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

发表于:2025-10-06 18:27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