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好人团圆!佳节养生知多少?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
当我们仰望明月、共话家常时,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吃月饼、饮桂花酒、品时令水果、佩香囊、赏月漫步——不仅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文化,更藏着古人顺应时节、呵护健康的生活智慧。
这些看似寻常的过节方式,实则与秋季“养阴防燥、调和身心”的养生理念一脉相承。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解锁这些习俗中的健康密码,让中秋团圆更添一份对身体的温柔呵护。
藏在传统习俗里的养生智慧
吃月饼·食养智慧
月饼是中秋团圆的象征,其馅料暗藏食养智慧。常见的有豆沙、莲蓉、核桃、芝麻等,这些食材多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
面粉作为月饼外皮的主要原料,能健脾养胃、益气补虚;红豆(豆沙原料)可健脾利湿、补血养颜;莲子(莲蓉原料)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核桃则有补肾益智、温肺定喘的作用。
小贴士:月饼虽好,需适量食用(高糖高脂),脾胃虚弱者建议搭配清茶解腻。
饮桂花酒·温润秋燥
中秋时节,桂花盛开,民间有饮桂花酒的习俗。桂花性温味辛,入肺、脾经,能温胃散寒、化痰止咳,对胃寒疼痛、咳嗽痰多有一定缓解作用;酒能通血脉、行药势,使桂花的功效更好发挥。
小贴士:饮用需适量,阴虚火旺者(易口干、心烦者)不宜多饮,以免助热伤津。
品时令水果·应季养生
中秋时令水果是佳节滋味的注脚,柚子、石榴、柿子尤为常见,兼具风味与养生意涵。
柚子皮理气化痰,果肉含丰富维生素C,可润秋燥;石榴籽满象征多福多子,果实能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能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佩桂花香囊·芳香避
秽
部分地区中秋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常用桂花、薄荷、陈皮、艾叶等药材配伍。
香囊散发的天然香气能开窍醒神、理气和中,既可以驱散秋季湿邪,又能缓解秋燥引起的乏力、胸闷,还能起到一定的驱蚊作用。
赏月与“晒月光”·情志养生
中秋赏月是“天人合一” 的生活实践,不仅寄托思念,更可调节情志。传统观念中“晒月光”也与健康相关。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月光柔和,适当在月下散步(避免过久受凉),可顺应自然界“秋收”的规律,调节情绪、放松身心,间接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舒畅则气血调和)。
那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民俗以外,这段时间,自然界也有它独特的气候特点,邪气比较多,我们叫多事之秋。中秋,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邪气盛行,机体一旦被邪气侵扰,就容易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情况。我们再来教大家一些祛疾辟邪的小妙招。
祛疾避邪小妙招
0
1
吃梨防温燥
秋季天气干燥,自然界燥邪当令,容易伤及人体津液。梨作为此时的应季水果,正好可以缓解自然界中的温燥之邪。
温燥之邪伤肺,容易出现
皮肤干、口渴咽干、咽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以及便秘
等。
梨为啥可以辟温燥之邪?
梨味甘、微酸,性凉,可以
降火润肺、化痰止咳。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中秋,历来有吃梨的民俗,意为把“分离”吃掉,留下团圆,和中秋的主题正应景。
02
紫苏,辛温解表治凉燥
紫苏,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可解鱼蟹之毒;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秋季的燥邪分两种,中秋节平分秋色,节前为早秋,以温燥为主;节后进入深秋,以凉燥为主,有点像老百姓讲的伤风感冒。
温燥可以用梨缓解,
凉燥,苏叶就能派上用场啦。
针对凉燥引起的咳嗽,可以试试这款轻宣凉燥的
茶饮方:
苏叶1.5克、桔梗3克、生姜1片、大枣2枚、生甘草1克。
苏叶,
辛温不燥,宣畅肺气,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
桔梗,
宣肺化痰;
生姜、大枣、生甘草,
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止咳。一起用,是非常简单的
调理凉燥
的茶疗小方。
这个中秋,让我们在传承习俗、享受团圆的同时,也读懂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养生智慧。顺应时节、适度而为,让传统节日不仅成为情感的纽带,更成为呵护健康的契机,让每一份团圆都伴着身心的舒展与安宁。
天上人间,共此良辰
一年一度中秋佳节之际
再次祝大家阖家团圆,身体健康,中秋快乐!
目录
中秋月好人团圆!佳节养生知多少?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
当我们仰望明月、共话家常时,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吃月饼、饮桂花酒、品时令水果、佩香囊、赏月漫步——不仅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文化,更藏着古人顺应时节、呵护健康的生活智慧。
这些看似寻常的过节方式,实则与秋季“养阴防燥、调和身心”的养生理念一脉相承。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解锁这些习俗中的健康密码,让中秋团圆更添一份对身体的温柔呵护。
藏在传统习俗里的养生智慧
吃月饼·食养智慧
月饼是中秋团圆的象征,其馅料暗藏食养智慧。常见的有豆沙、莲蓉、核桃、芝麻等,这些食材多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
面粉作为月饼外皮的主要原料,能健脾养胃、益气补虚;红豆(豆沙原料)可健脾利湿、补血养颜;莲子(莲蓉原料)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核桃则有补肾益智、温肺定喘的作用。
小贴士:月饼虽好,需适量食用(高糖高脂),脾胃虚弱者建议搭配清茶解腻。
饮桂花酒·温润秋燥
中秋时节,桂花盛开,民间有饮桂花酒的习俗。桂花性温味辛,入肺、脾经,能温胃散寒、化痰止咳,对胃寒疼痛、咳嗽痰多有一定缓解作用;酒能通血脉、行药势,使桂花的功效更好发挥。
小贴士:饮用需适量,阴虚火旺者(易口干、心烦者)不宜多饮,以免助热伤津。
品时令水果·应季养生
中秋时令水果是佳节滋味的注脚,柚子、石榴、柿子尤为常见,兼具风味与养生意涵。
柚子皮理气化痰,果肉含丰富维生素C,可润秋燥;石榴籽满象征多福多子,果实能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能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佩桂花香囊·芳香避
秽
部分地区中秋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常用桂花、薄荷、陈皮、艾叶等药材配伍。
香囊散发的天然香气能开窍醒神、理气和中,既可以驱散秋季湿邪,又能缓解秋燥引起的乏力、胸闷,还能起到一定的驱蚊作用。
赏月与“晒月光”·情志养生
中秋赏月是“天人合一” 的生活实践,不仅寄托思念,更可调节情志。传统观念中“晒月光”也与健康相关。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月光柔和,适当在月下散步(避免过久受凉),可顺应自然界“秋收”的规律,调节情绪、放松身心,间接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舒畅则气血调和)。
那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民俗以外,这段时间,自然界也有它独特的气候特点,邪气比较多,我们叫多事之秋。中秋,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邪气盛行,机体一旦被邪气侵扰,就容易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情况。我们再来教大家一些祛疾辟邪的小妙招。
祛疾避邪小妙招
0
1
吃梨防温燥
秋季天气干燥,自然界燥邪当令,容易伤及人体津液。梨作为此时的应季水果,正好可以缓解自然界中的温燥之邪。
温燥之邪伤肺,容易出现
皮肤干、口渴咽干、咽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以及便秘
等。
梨为啥可以辟温燥之邪?
梨味甘、微酸,性凉,可以
降火润肺、化痰止咳。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中秋,历来有吃梨的民俗,意为把“分离”吃掉,留下团圆,和中秋的主题正应景。
02
紫苏,辛温解表治凉燥
紫苏,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可解鱼蟹之毒;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秋季的燥邪分两种,中秋节平分秋色,节前为早秋,以温燥为主;节后进入深秋,以凉燥为主,有点像老百姓讲的伤风感冒。
温燥可以用梨缓解,
凉燥,苏叶就能派上用场啦。
针对凉燥引起的咳嗽,可以试试这款轻宣凉燥的
茶饮方:
苏叶1.5克、桔梗3克、生姜1片、大枣2枚、生甘草1克。
苏叶,
辛温不燥,宣畅肺气,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
桔梗,
宣肺化痰;
生姜、大枣、生甘草,
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止咳。一起用,是非常简单的
调理凉燥
的茶疗小方。
这个中秋,让我们在传承习俗、享受团圆的同时,也读懂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养生智慧。顺应时节、适度而为,让传统节日不仅成为情感的纽带,更成为呵护健康的契机,让每一份团圆都伴着身心的舒展与安宁。
天上人间,共此良辰
一年一度中秋佳节之际
再次祝大家阖家团圆,身体健康,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