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世界名为极乐,人们常叫它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成就的庄严净土。之所以名为极乐,是因为那里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人人都充满快乐与祥和。极乐世界的地面,都是细细的黄金铺成,走上去又软又平。这里的树一棵一棵,排列得整整齐齐,绿叶鲜亮,树上有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枝头飞来飞去,鸣声清婉,悦耳动听。有许多的房屋楼阁,都是用黄金、琉璃、玛瑙、水晶等宝物建成,层层叠叠,光彩夺目。这里有各种各样好看的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还有许多说不出名的漂亮颜色,一直开着,不枯萎、不凋谢。一看到这些花,心里就特别开心;每一朵花都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哪怕站得很远,也能闻到那股香味。清澈的河流在其间蜿蜒,河水清净甘甜,喝一口,整个人都觉得特别有精神,连喝水都成了一种享受。还有庄严的七宝功德池,池底铺着细细的金沙,池水是滋养身心的八功德水,清莹澄澈。池中开着各色的莲花,有的大如车轮,青色的莲放青光、黄色的莲放黄光,赤、白二色的莲也各显其艳,花瓣上沾着细碎的水光,色彩斑斓,格外漂亮。更特别的是,极乐世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也不需要有太阳和月亮。这是因为极乐世界万物都会自己发光:树是什么颜色,叶子就发出什么颜色的光;花是什么颜色,花朵就发出什么颜色的光;楼阁、地面、流水也都带着温润的光。而且这光很柔和,不刺眼,刚刚好,把整个世界照得处处明亮、清净、安稳。在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的分别。这里的温度永远不冷不热,恰到好处,让人感到无比舒适。空气也清新鲜洁净,呼吸起来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极乐世界里没有任何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只有恒久的祥和与安宁。极乐世界里的人,个个都非常善良、慈悲,也都长得特别好看。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四处走走,聊聊天、一同游玩,自在又惬意。见面时,彼此互相尊重、热情相待,就算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同样热情又尊重。在这里的人,没有人会生病,更没有痛苦与烦恼,想听到一点苦的声音都没有,入耳的全是开心快乐的声音。这里的人不会变老、不会死亡,生命是永恒的,人人都能长久沉浸在这份安乐之中。更难得的是,极乐世界里一个坏人都没有,人人心怀善念。像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警察、医院和军队,在极乐世界这里都不存在——因为没有战争、没有犯罪,也没有病痛,更没有纷争,自然无需这些来维持秩序与守护。在我们这个世界,生活过得很辛苦、很累。为了生活,为了过好日子,也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些,人们要努力工作、四处奔波,每天辛苦上班,身心疲惫。还得为吃穿发愁,一刻不得闲。有时候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但在极乐世界,这些烦恼都没有。这里没有人会饿,也不需要为了吃饭去工作。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念头一动就会出现;不需要了,就自动消失,不用收拾。但这些只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安心、专心修行,不会让人起贪心。大家也不会去追求什么宝物。在极乐世界,没有为了谋生的辛苦工作,我们会先跟着阿弥陀佛学佛、修行,待有能力后,再随愿去往其他世界帮助众生,做的都是清净又快乐的事,不会有丝毫疲惫。而且在极乐世界,人们还拥有奇妙的能力。想去哪里,无论多远,只要一个念头,就能立刻到达;也可以自由地在空中飞行。想看亲人,不管亲人在哪个世界,都能清楚看见;甚至六道中的景象,也能一目了然。想听谁的声音,哪怕远在他方,也能清晰听见;想与亲友交流,心意相通,没有障碍。如果想去其他世界游玩,一个念头就到达了;想回来,一个念头就回到了极乐世界。这些能力让生活更自在,也让彼此的关怀没有距离。前面说的这些,其实还只是极乐世界的一小小部分。它真正的好,多得数不清,详细讲是讲不完的。佛陀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经典里,也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为什么不多讲呢?因为佛知道,极乐世界太好了、太微妙了,很多好处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和想象很难说清楚。在《药师经》里,佛讲到东方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时也说:东方净琉璃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清净无苦的净土,只是药师佛与阿弥陀佛的度生愿力各有侧重,但都能让众生脱离烦恼,得享安乐。哪怕用一劫、甚至超过一劫的时间,也讲不完里面的美好。这里说的"一劫",是一个非常非常长的时间单位,远远超过上万年。仔细想想,用上万年都讲不完,极乐世界的好,可想而知。在极乐世界里,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无数的菩萨,以及数都数不完的善良之人。如果我们能去极乐世界,就能见到他们,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找他们聊天、一起游玩,大家都是心怀善意的人,相处起来只有温暖和快乐。在这里,我就把去极乐世界的方法告诉给大家听。其实很简单,主要就三点:相信:首先要真心相信,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也有阿弥陀佛。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只要我们想去,他一定会非常欢迎。愿意:然后要在心里发愿,我将来要去极乐世界。念佛:平时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读音为nā mó,是"归命、依靠"的意思)。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成就的清净国土。等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只要我们一心念他的名号,他就会来接我们,带我们去极乐世界。你看,寺庙里的师父们,他们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不管做什么事,甚至打招呼,第一句都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我们通往极乐世界的关键。平时把它挂在嘴边、放在心上,养成习惯,到了临命终的时候,才能脱口而出,不会因为痛苦或慌乱而想不起来。我们在家也可以向寺院里的师父们学习,记住这几点就好:家庭为主:念佛虽然重要,但要以家庭为先。该上班上班,该照顾家人就照顾家人。不要只想着念佛,把家里的事都丢了,这样容易引起矛盾,反而不好。抽空来念: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哪怕只用几分钟,安静地念一会儿就很好。就几分钟,不影响生活。忙时默念: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时,比如刷牙、洗碗、洗衣服,可以在心里默默念,不一定要出声。在心里念也是可以的,也是一样的。人多时默念:在外面或人多的地方不好意思出声,就在心里默念,也是可以的。专注先做事:开车时请先专注驾驶,安全第一,不要念佛。上班时,如果工作需要专注,也先认真工作,不要念,以免影响工作或被老板说。工作不允许,就先别念,好好把工作做好。没有硬性规定:不要求一天到晚必须念。有时间就念一下,下班没事就念一会儿,偶尔念一下,提醒自己就可以了。我们在家平常念佛的时候,也有一些时候是不适合念出声音的。比如去厕所、上厕所的时候,就不建议念佛发出声音;如果要念,也只在心里默念就行。还有躺着睡觉或躺着休息时,不建议出声念,若想念就在心里默默念;但如果是坐在床上,保持端正姿势念佛,是可以的。听很多师父们讲,在厕所里念,感觉对佛不恭敬;躺着时身心放松、姿态不端正,也不太恭敬,所以要注意区分姿势。我们在家也都是这样做:厕所里、躺着时,一般不出声念;就算念,也都是在心里默念而已。可能有人会疑惑:我没去过寺庙,也没有皈依三宝,不是佛弟子,这样念阿弥陀佛有用吗?阿弥陀佛真的会来接我吗?其实完全不用有这种顾虑。去极乐世界的关键,从不是"是否皈依"或"是不是佛弟子"这个身份,而是我们内心的"信"与"愿",以及坚持念佛的行动。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他的愿力是普度所有众生,不是只针对佛弟子。他从不会说"你不是我的弟子,我就不欢迎你",不是的。只要有人真心想去极乐世界,不管身份如何,他都会非常开心地来迎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意:如果心里根本不想去极乐世界,哪怕每天念再多遍"南无阿弥陀佛",也去不了极乐世界。佛虽然希望我们脱离苦难、去往净土,但如果我们不想去,阿弥陀佛是不会强迫我们去极乐世界的,他只会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你不想去,他就不会勉强。所以极乐世界是我们学佛人都向往的地方,可以说几乎所有学佛人都把它当作最终的归宿。你看,寺庙里的师父们每天都会念阿弥陀佛。不管他们平时读什么经、念什么咒,到了最后,往往都会回到念阿弥陀佛上。我们在家学佛的人也是一样,都会念。只是因为每个人的工作和家庭责任不同,有的人生活压力大,需要把更多时间放在工作和生活上,所以念佛的次数可能会少一些,只能抽空念。而且,我们在外面时也确实不太方便。一方面是怕被人听到会觉得奇怪,甚至被同事嘲笑。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在外面不好意思念出声,大多时候都是在心里默念。比如在宿舍或没人的地方,我会安静地念一会儿;在外面工作时,一般就不特意念,等没事的时候,想起了就在心里默默念一下。其他学佛的人可能也差不多。如果你们在生活中,身边也有学佛的人,你们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他们也在偷偷地念佛。刚开始我们念阿弥陀佛,建议先念完整的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能完整表达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心意与向往。等念得熟了,也可以念四字"阿弥陀佛",这是名号的便捷称念。两种念法都有功德,关键是心里始终想着阿弥陀佛、愿意去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里的"无",念佛时要念"摩"(读音nā mó),标准念法就是"南、摩、阿、弥、陀、佛",大家都这样念。其实念佛还有很多的好处,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我们在家学佛,每天念佛,不管念了多少声佛号,哪怕是10声、20声,到了晚上都可以做一次总结回向。我今日念佛功德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核心就是:愿一切众生都能跟我们一起去极乐世界,到那里就能解脱,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我们现在念佛、向往去极乐世界,除了离苦得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修行: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和菩萨身边,安心学佛,提升自己。因为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了回来帮助众生:等我们有能力了,再回到各个世界,帮助更多的人,包括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和所有有缘的人。最终目的:让大家都能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一起到极乐世界,不再受苦。所以,我们去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了更好地修行,然后回来帮助更多的众生。
目录
有一个世界名为极乐,人们常叫它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成就的庄严净土。之所以名为极乐,是因为那里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人人都充满快乐与祥和。极乐世界的地面,都是细细的黄金铺成,走上去又软又平。这里的树一棵一棵,排列得整整齐齐,绿叶鲜亮,树上有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枝头飞来飞去,鸣声清婉,悦耳动听。有许多的房屋楼阁,都是用黄金、琉璃、玛瑙、水晶等宝物建成,层层叠叠,光彩夺目。这里有各种各样好看的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还有许多说不出名的漂亮颜色,一直开着,不枯萎、不凋谢。一看到这些花,心里就特别开心;每一朵花都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哪怕站得很远,也能闻到那股香味。清澈的河流在其间蜿蜒,河水清净甘甜,喝一口,整个人都觉得特别有精神,连喝水都成了一种享受。还有庄严的七宝功德池,池底铺着细细的金沙,池水是滋养身心的八功德水,清莹澄澈。池中开着各色的莲花,有的大如车轮,青色的莲放青光、黄色的莲放黄光,赤、白二色的莲也各显其艳,花瓣上沾着细碎的水光,色彩斑斓,格外漂亮。更特别的是,极乐世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也不需要有太阳和月亮。这是因为极乐世界万物都会自己发光:树是什么颜色,叶子就发出什么颜色的光;花是什么颜色,花朵就发出什么颜色的光;楼阁、地面、流水也都带着温润的光。而且这光很柔和,不刺眼,刚刚好,把整个世界照得处处明亮、清净、安稳。在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的分别。这里的温度永远不冷不热,恰到好处,让人感到无比舒适。空气也清新鲜洁净,呼吸起来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极乐世界里没有任何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只有恒久的祥和与安宁。极乐世界里的人,个个都非常善良、慈悲,也都长得特别好看。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四处走走,聊聊天、一同游玩,自在又惬意。见面时,彼此互相尊重、热情相待,就算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同样热情又尊重。在这里的人,没有人会生病,更没有痛苦与烦恼,想听到一点苦的声音都没有,入耳的全是开心快乐的声音。这里的人不会变老、不会死亡,生命是永恒的,人人都能长久沉浸在这份安乐之中。更难得的是,极乐世界里一个坏人都没有,人人心怀善念。像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警察、医院和军队,在极乐世界这里都不存在——因为没有战争、没有犯罪,也没有病痛,更没有纷争,自然无需这些来维持秩序与守护。在我们这个世界,生活过得很辛苦、很累。为了生活,为了过好日子,也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些,人们要努力工作、四处奔波,每天辛苦上班,身心疲惫。还得为吃穿发愁,一刻不得闲。有时候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但在极乐世界,这些烦恼都没有。这里没有人会饿,也不需要为了吃饭去工作。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念头一动就会出现;不需要了,就自动消失,不用收拾。但这些只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安心、专心修行,不会让人起贪心。大家也不会去追求什么宝物。在极乐世界,没有为了谋生的辛苦工作,我们会先跟着阿弥陀佛学佛、修行,待有能力后,再随愿去往其他世界帮助众生,做的都是清净又快乐的事,不会有丝毫疲惫。而且在极乐世界,人们还拥有奇妙的能力。想去哪里,无论多远,只要一个念头,就能立刻到达;也可以自由地在空中飞行。想看亲人,不管亲人在哪个世界,都能清楚看见;甚至六道中的景象,也能一目了然。想听谁的声音,哪怕远在他方,也能清晰听见;想与亲友交流,心意相通,没有障碍。如果想去其他世界游玩,一个念头就到达了;想回来,一个念头就回到了极乐世界。这些能力让生活更自在,也让彼此的关怀没有距离。前面说的这些,其实还只是极乐世界的一小小部分。它真正的好,多得数不清,详细讲是讲不完的。佛陀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经典里,也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为什么不多讲呢?因为佛知道,极乐世界太好了、太微妙了,很多好处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和想象很难说清楚。在《药师经》里,佛讲到东方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时也说:东方净琉璃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清净无苦的净土,只是药师佛与阿弥陀佛的度生愿力各有侧重,但都能让众生脱离烦恼,得享安乐。哪怕用一劫、甚至超过一劫的时间,也讲不完里面的美好。这里说的"一劫",是一个非常非常长的时间单位,远远超过上万年。仔细想想,用上万年都讲不完,极乐世界的好,可想而知。在极乐世界里,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无数的菩萨,以及数都数不完的善良之人。如果我们能去极乐世界,就能见到他们,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找他们聊天、一起游玩,大家都是心怀善意的人,相处起来只有温暖和快乐。在这里,我就把去极乐世界的方法告诉给大家听。其实很简单,主要就三点:相信:首先要真心相信,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也有阿弥陀佛。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只要我们想去,他一定会非常欢迎。愿意:然后要在心里发愿,我将来要去极乐世界。念佛:平时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读音为nā mó,是"归命、依靠"的意思)。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成就的清净国土。等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只要我们一心念他的名号,他就会来接我们,带我们去极乐世界。你看,寺庙里的师父们,他们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不管做什么事,甚至打招呼,第一句都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我们通往极乐世界的关键。平时把它挂在嘴边、放在心上,养成习惯,到了临命终的时候,才能脱口而出,不会因为痛苦或慌乱而想不起来。我们在家也可以向寺院里的师父们学习,记住这几点就好:家庭为主:念佛虽然重要,但要以家庭为先。该上班上班,该照顾家人就照顾家人。不要只想着念佛,把家里的事都丢了,这样容易引起矛盾,反而不好。抽空来念: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哪怕只用几分钟,安静地念一会儿就很好。就几分钟,不影响生活。忙时默念: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时,比如刷牙、洗碗、洗衣服,可以在心里默默念,不一定要出声。在心里念也是可以的,也是一样的。人多时默念:在外面或人多的地方不好意思出声,就在心里默念,也是可以的。专注先做事:开车时请先专注驾驶,安全第一,不要念佛。上班时,如果工作需要专注,也先认真工作,不要念,以免影响工作或被老板说。工作不允许,就先别念,好好把工作做好。没有硬性规定:不要求一天到晚必须念。有时间就念一下,下班没事就念一会儿,偶尔念一下,提醒自己就可以了。我们在家平常念佛的时候,也有一些时候是不适合念出声音的。比如去厕所、上厕所的时候,就不建议念佛发出声音;如果要念,也只在心里默念就行。还有躺着睡觉或躺着休息时,不建议出声念,若想念就在心里默默念;但如果是坐在床上,保持端正姿势念佛,是可以的。听很多师父们讲,在厕所里念,感觉对佛不恭敬;躺着时身心放松、姿态不端正,也不太恭敬,所以要注意区分姿势。我们在家也都是这样做:厕所里、躺着时,一般不出声念;就算念,也都是在心里默念而已。可能有人会疑惑:我没去过寺庙,也没有皈依三宝,不是佛弟子,这样念阿弥陀佛有用吗?阿弥陀佛真的会来接我吗?其实完全不用有这种顾虑。去极乐世界的关键,从不是"是否皈依"或"是不是佛弟子"这个身份,而是我们内心的"信"与"愿",以及坚持念佛的行动。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他的愿力是普度所有众生,不是只针对佛弟子。他从不会说"你不是我的弟子,我就不欢迎你",不是的。只要有人真心想去极乐世界,不管身份如何,他都会非常开心地来迎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意:如果心里根本不想去极乐世界,哪怕每天念再多遍"南无阿弥陀佛",也去不了极乐世界。佛虽然希望我们脱离苦难、去往净土,但如果我们不想去,阿弥陀佛是不会强迫我们去极乐世界的,他只会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你不想去,他就不会勉强。所以极乐世界是我们学佛人都向往的地方,可以说几乎所有学佛人都把它当作最终的归宿。你看,寺庙里的师父们每天都会念阿弥陀佛。不管他们平时读什么经、念什么咒,到了最后,往往都会回到念阿弥陀佛上。我们在家学佛的人也是一样,都会念。只是因为每个人的工作和家庭责任不同,有的人生活压力大,需要把更多时间放在工作和生活上,所以念佛的次数可能会少一些,只能抽空念。而且,我们在外面时也确实不太方便。一方面是怕被人听到会觉得奇怪,甚至被同事嘲笑。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在外面不好意思念出声,大多时候都是在心里默念。比如在宿舍或没人的地方,我会安静地念一会儿;在外面工作时,一般就不特意念,等没事的时候,想起了就在心里默默念一下。其他学佛的人可能也差不多。如果你们在生活中,身边也有学佛的人,你们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他们也在偷偷地念佛。刚开始我们念阿弥陀佛,建议先念完整的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能完整表达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心意与向往。等念得熟了,也可以念四字"阿弥陀佛",这是名号的便捷称念。两种念法都有功德,关键是心里始终想着阿弥陀佛、愿意去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里的"无",念佛时要念"摩"(读音nā mó),标准念法就是"南、摩、阿、弥、陀、佛",大家都这样念。其实念佛还有很多的好处,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我们在家学佛,每天念佛,不管念了多少声佛号,哪怕是10声、20声,到了晚上都可以做一次总结回向。我今日念佛功德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核心就是:愿一切众生都能跟我们一起去极乐世界,到那里就能解脱,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我们现在念佛、向往去极乐世界,除了离苦得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修行: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和菩萨身边,安心学佛,提升自己。因为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了回来帮助众生:等我们有能力了,再回到各个世界,帮助更多的人,包括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和所有有缘的人。最终目的:让大家都能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一起到极乐世界,不再受苦。所以,我们去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了更好地修行,然后回来帮助更多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