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我为啥玩股票。我就简单聊聊吧

盲人学炒股:不困于推拿,我要赚出人生新可能

总有人问我:“盲人把推拿练精就够吃饭了,何苦折腾着学炒股?”每次我都想认真回答:我学的不只是买卖股票的技巧,更是为了打破“盲人只能做推拿”的枷锁——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我不想再守着外地的店漂泊,只想回家,一边开店陪父母,一边做股票,既不丢了手艺,也能兼顾陪伴与未来,多一份生活的底气。

接触推拿十年,我太清楚这份工作的局限。从青涩学徒到能独当一面,推拿确实让我在黑暗中站稳了脚跟,但也牢牢捆住了我的脚步:一是随着年龄增长,我的手腕劳损越来越重,加班到深夜时,揉按客人肩颈的手都在发抖;二是这份工作若守着外地的店,就没法陪父母;可若直接丢了推拿,又没了稳定收入。我总在想:有没有办法既能留在父母身边,又能有两份支撑?后来定了回家开店的主意——家门口的熟人生意踏实,还能随时照护父母,而炒股灵活可控,正好填补开店之余的时间,彻底成了我规划里“一举两得”的选择。推拿是安身立命的手艺,却不该是困住我和家人的围墙。就像那位从按摩师转型为律师的盘铭径说的,“能做什么”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想做什么”,而我最想做的,就是守着父母,一边开店谋生,一边靠自己的学习,试着闯条新路子。

第一次听说盲人能炒股,是在盲社区的交流里。有人分享用读屏软件听行情,有人靠快捷键完成交易,还有不少和我一样的按摩师,把炒股从副业做成生活的补充。这让我心头一热:原来黑暗里不止有推拿床的触感,还有K线跳动的声音;原来真有在哪里都能做的事,回家开家小店,客人少的时候就用安卓手机盯行情、做交易,不用再怕“陪父母就没收入”“做股票就缺方向”,生活与规划完全能兼顾。可真正学起来,才知其中的艰难远超想象。

起初,光是熟悉炒股软件的操作,就花了我三个月。我用安卓手机装了读屏软件,把同花顺等几款无障碍支持较好的APP试了个遍,从行情查看、个股筛选到下单交易,每一步都靠读屏软件逐句确认,慢慢摸透了软件的适配节奏,操作流畅度才提上来。别人一眼能看清的分时图,我要靠软件反复播报“涨幅百分之六点六一”“均价两块七”来记忆;别人随手滑动就能切换的个股页面,我得牢记快捷键位置,错一次就要重新再来;就连交易明细和收益情况,我也会让读屏软件多念几遍,确保每一笔操作都清晰可控。最头疼的是看财报,密密麻麻的文字要靠读屏逐句念,一段数据往往要听十几遍才能理清逻辑,常常听到耳朵发涨——好在开店的节奏能自己掌控,客人走后我就坐在店里的小桌前,慢慢琢磨软件和股票操作,倒也不慌。

面对操作失误带来的亏损,我没有气馁,而是立刻导出当天的交易记录,让读屏软件一遍遍播报细节,复盘问题所在,调整后续的资金分配比例。就像当年练推拿手法一样,我把复杂的选股逻辑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早上开店前听会儿财经广播记政策风向,中午客人少的时候用点名股票软件查市盈率、换手率;晚上关店后在同花顺里跟踪个股走势,同步规划第二天的交易计划。一开始还遇到过个股信息、收益明细无法朗读的问题,后来照着社区里的建议调整软件设置,才慢慢顺畅起来。慢慢的,那些曾经陌生的术语变得亲切,读屏软件播报数据的节奏、软件的操作规律,竟也都摸透了。当第一次靠自己的判断赚到钱时,我攥着手机的手都在发烫——这不是守着外地老店赚来的辛苦钱,是我在家门口的小店里、陪着父母,用耳朵和脑子“看”懂的行情,是属于我的、能兼顾生活与热爱的能力证明。

现在的我,日子过得踏实又有奔头:白天在自家小店里做推拿,父母就坐在旁边择菜、陪客人聊天,我抬头就能看见他们;客人走了,就拿起安卓手机,用读屏软件完成选股、下单、查收益,日常盯盘、复盘靠手机就能搞定。有人说股市风险大,劝我专心开店就好,可“不要急,不要停”这句话,总在我犹豫时给我力量。我知道股市不是赌场,是需要持续学习的战场;我更知道,比起未知的风险,不能守着父母、只能单一靠推拿谋生的局限,才更让我不安。

我学炒股,不是想一夜暴富,而是想在父母尚在、我体力尚可时,一边开店陪父母,一边做股票,既守住安稳的手艺,又为未来多铺条路;不是否定推拿的价值,而是想证明盲人的人生能有更多选项——既能靠手艺立足,也能靠学习突破,更能守住最珍贵的陪伴。我始终坚信,失明只是迫使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反而能帮我们避开无用的噪音,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或许未来我还会在股市里摔跤,小店的生意也可能有起伏,但至少现在,我不再只盯着外地推拿店的方寸之地,也不再为“陪伴”与“生计”两难。我能摸到推拿床的温度,能听见K线的跳动,更能守着年迈的父母,看见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就够了。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光明从不在眼前,而在敢于突破边界、守住真心与陪伴的心里。

发表于:2025-10-01 00:02
38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