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路上,师恩如灯
很多人问我,我和王永德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其实是一段偶然的缘分。
我叫彭杰,生来就带着一级视力障碍,很小的时候便彻底失去了光明。我的世界最初只有收音机里的电波,直到对科技的向往在心里发芽——听说盲人也能通过电脑触摸世界时,我像抓住了一束光。2004年,几经辗转,我找到了永德读屏软件的开发者王永德先生,那时他的公司在深圳,前身是广州爱盲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他身上的温和与耐心就让我卸下了紧张。他也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7岁因视神经萎缩失明,没上过学却靠自学掌握盲文、英语,后来更凭毅力开发出改变无数盲人生活的读屏软件。或许是相似的经历让他格外理解我,得知我没读过书,他便亲自手把手教我:从键盘按键的触感,到Windows系统的操作逻辑,再到他开发的永德读屏软件的每一个快捷键。那时还是XP系统的年代,他怕我记不住,就一遍遍重复指令,让我通过听觉和触觉熟悉每一个步骤。几个月后,当读屏软件清晰地读出我在论坛发出的第一个帖子时,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互联网的世界,盲人也能抵达。
王老师不仅教我技术,更给了我走进社会的勇气。他看出我对科技的敏感,主动提出让我留在他公司做电脑客服,负责回访用户、指导其他盲人使用软件,还帮我交了入职前的培训费用。那段日子,我每天戴着耳机,通过电话解答全国各地盲人的问题:有人问怎么用软件上网聊天,有人请教炒股软件的操作,我都凭着王老师教的知识一一回应。每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终于能自己用电脑了”的欣喜,我就想起王老师说的话:“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打破隔阂的。”
在王老师的公司,我还接触到了早期的智能手机。2006年左右,他让我尝试用Windows 6.5系统的三星I617,后来又用诺基亚N95,教我摸索塞班系统的操作。他总说:“智能手机会是未来的窗口,学会了,你们就能和世界实时连接。”那时用智能手机的盲人寥寥无几,我跟着他一点点琢磨,从拨号、发信息到用读屏软件操作简单的应用,慢慢成了身边盲人朋友的“技术顾问”。后来安卓系统普及,2011年我又带着更多视障者跟上时代,教他们用手机看新闻、聊微信——这些都离不开王老师最初的指引。
虽然最终我没有一直留在王老师的公司,而是带着他教的技能,在通讯行业深耕了13年靓号事业,后来又转型中医推拿,但师恩始终刻在心里。他让我明白,失明从来不是停滞的理由:他能从借钱买电脑的困境中开发出读屏软件,我也能靠键盘和语音在数字世界闯出一片天;他能创办公司让技术惠及更多人,我也能在推拿之余,带着其他视障者熟悉无障碍设施,为群体发声。
如今每次回忆起那段时光,都觉得王老师就像一盏灯。他在黑暗中为自己点亮了路,又把光分给了我们这些后来者。从XP系统到安卓时代,从电脑客服到推拿技师,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当年递来的那束光。而这份光,我也想继续传递下去——就像他教会我那样,让更多盲人相信:只要心里有光,脚下就有路。
目录
逐光路上,师恩如灯
很多人问我,我和王永德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其实是一段偶然的缘分。
我叫彭杰,生来就带着一级视力障碍,很小的时候便彻底失去了光明。我的世界最初只有收音机里的电波,直到对科技的向往在心里发芽——听说盲人也能通过电脑触摸世界时,我像抓住了一束光。2004年,几经辗转,我找到了永德读屏软件的开发者王永德先生,那时他的公司在深圳,前身是广州爱盲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他身上的温和与耐心就让我卸下了紧张。他也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7岁因视神经萎缩失明,没上过学却靠自学掌握盲文、英语,后来更凭毅力开发出改变无数盲人生活的读屏软件。或许是相似的经历让他格外理解我,得知我没读过书,他便亲自手把手教我:从键盘按键的触感,到Windows系统的操作逻辑,再到他开发的永德读屏软件的每一个快捷键。那时还是XP系统的年代,他怕我记不住,就一遍遍重复指令,让我通过听觉和触觉熟悉每一个步骤。几个月后,当读屏软件清晰地读出我在论坛发出的第一个帖子时,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互联网的世界,盲人也能抵达。
王老师不仅教我技术,更给了我走进社会的勇气。他看出我对科技的敏感,主动提出让我留在他公司做电脑客服,负责回访用户、指导其他盲人使用软件,还帮我交了入职前的培训费用。那段日子,我每天戴着耳机,通过电话解答全国各地盲人的问题:有人问怎么用软件上网聊天,有人请教炒股软件的操作,我都凭着王老师教的知识一一回应。每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终于能自己用电脑了”的欣喜,我就想起王老师说的话:“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打破隔阂的。”
在王老师的公司,我还接触到了早期的智能手机。2006年左右,他让我尝试用Windows 6.5系统的三星I617,后来又用诺基亚N95,教我摸索塞班系统的操作。他总说:“智能手机会是未来的窗口,学会了,你们就能和世界实时连接。”那时用智能手机的盲人寥寥无几,我跟着他一点点琢磨,从拨号、发信息到用读屏软件操作简单的应用,慢慢成了身边盲人朋友的“技术顾问”。后来安卓系统普及,2011年我又带着更多视障者跟上时代,教他们用手机看新闻、聊微信——这些都离不开王老师最初的指引。
虽然最终我没有一直留在王老师的公司,而是带着他教的技能,在通讯行业深耕了13年靓号事业,后来又转型中医推拿,但师恩始终刻在心里。他让我明白,失明从来不是停滞的理由:他能从借钱买电脑的困境中开发出读屏软件,我也能靠键盘和语音在数字世界闯出一片天;他能创办公司让技术惠及更多人,我也能在推拿之余,带着其他视障者熟悉无障碍设施,为群体发声。
如今每次回忆起那段时光,都觉得王老师就像一盏灯。他在黑暗中为自己点亮了路,又把光分给了我们这些后来者。从XP系统到安卓时代,从电脑客服到推拿技师,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当年递来的那束光。而这份光,我也想继续传递下去——就像他教会我那样,让更多盲人相信:只要心里有光,脚下就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