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80周年。看了一下阅兵来说说感受吧。

*上,铿锵的正步声如惊雷般叩击心灵,高精尖装备的轰鸣似龙吟虎啸——这是一个民族从历史烽烟中走来的自信回响,也是一曲面向未来的和平宣言。


9月3日凌晨,*广场灯火璀璨。我通过微信视频号预约的央视直播,满怀期待地等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开始。


直播伊始,现场奏响《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旋律。那激昂的乐曲仿佛具有魔力,瞬间将我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庄严时刻,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


金秋的北京,*盛装而立。这方承载深重民族记忆的圣地,此刻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庄严交汇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两侧,“1945”与“2025”两个巨型年份巍然矗立,静诉岁月的沧桑与辉煌。由远及近,80响礼炮如雷霆般响彻天际,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时刻。


升旗仪式开始,全场肃立,高唱国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一刻,**的讲话回响耳畔:“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科技强军,智能化装备闪耀亮相


本次阅兵最引人瞩目的,是国产高科技装备的集中展示。据报道,参阅装备型号上百种,其中多数为首次公开亮相。


从昔日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如今的铁甲奔流、鹰击长空、长剑倚天;从早期“万国牌”装备参阅、飞机需飞越两次充数,到如今所有受阅武器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国军队的体系与装备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智能化、体系化、无人化成为本次阅兵的三大关键词。阅兵领导小组副组长吴泽棵指出三大亮点:四代装备支撑场面,大国重器集中亮相;无人化趋势显著;高超声速武器、防空反导与战略*压阵登场。


无人作战,重塑未来战场图景


无人装备阵容令人惊叹。无侦-7与无侦-10可实施“双打配合”:一架进行广域侦察,另一架精准识别目标,实时回传图像信息,为火力打击提供精准支撑。


地面无人平台同样出色:从巡逻机器狗到重载无人车,再到执行排爆、补给任务的工程机器人,它们已不再是“概念展示”,而是可投入实战的成熟战力。


水下无人装备亦显先进。大型无人潜航器不仅能执行情报搜集与数据获取,还可布放智能水雷或发动鱼雷攻击。无人艇则日趋大型化、多功能化,实现一体化平台集成。


反无人机系统表现同样亮眼。定向能武器在拦截“低慢小”目标时具备技术与成本双重优势:微波武器可实施群体杀伤,激光武器则能瞬间精准击毁目标。


战略力量,大国重器压轴亮相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战略打击模块。受阅的“惊雷-1”空基远程*、“巨浪-3”潜射洲际*、“东风-61”及新型“东风-31”陆基洲际*,首次集中展示我国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这些装备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基石。高超声速武器尤为瞩目——东风-17常规*采用“水漂式”飞行轨迹,极大增强突防能力。


鹰击-21高超声速反舰*同样出众。它以类似弹道*的飞行方式实现远射程与高突防,可对严密设防的高价值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体系变革,新质作战力量登场


阅兵首次集中展示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等新质作战力量,体现出中国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洞察。


力量结构的重新布局,表明*正在构建多维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作战体系。这种体系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战略转型,将有效提升全域作战能力,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正如专家所言,中国军队正整体迈向信息化与智能化。这意味着现代指挥员不仅要精通陆海空协同,还需掌握AI算法、网络空间作战等科技素养。


全民国防,巾帼风采动人


阅兵场上,女民兵方队又美又飒。她们将五彩斑斓的生活融入绿色方阵,以青春的蓬勃朝气展现新时代女民兵的英姿。


这是民兵方队首次参阅,队员来自抗战时期主要抗日根据地省份,不仅致敬历史,更象征新时代全民国防意识的提升与军民融合的深化。


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方队同样引人注目。自1990年至今,中国累计派出超5万名维和官兵,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贡献。


民族记忆,跨越时空的致敬


这是一次跨越八十年的崇高致敬。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最早投入抗战、持续时间最长。


十四年浴血奋战,3500万军民伤亡,歼灭日军超150万人。一面面荣誉战旗,代表无数功勋部队;观礼台上敬礼的老兵,承载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


本次阅兵聚焦抗战胜利主题,全面展示功勋战旗与英雄部队番号,军乐团现场奏响《松花江上》等抗战乐曲。约70分钟的*,如同一堂生动历史课,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直播尾声,五彩气球与洁白和平鸽飞向天际,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微信视频号上1.61亿观众不断刷屏点赞。这不仅是一场国家盛典,更是一次国民教育,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对自己所处时代最直观、最踏实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八十年过去,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全部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这条壮阔的强军之路印证:能战,方能止战;能胜,方能捍卫和平。


然而,日本*阴魂不散。今年8月15日,在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之际,首相石破茂的讲话只字未提侵略罪行与加害责任,仅以“个人见解”敷衍搪塞,缺乏正视历史的诚意。更甚的是,他当天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向*供奉祭祀费,内阁成员亦公然“拜鬼”,这无疑是对*的公然招魂。


近年来,日本在重新军事化道路上越走越远:防卫预算连年飙升,2025财年达8.7万亿日元,并计划于2027年提高至GDP的2%,彻底打破战后防卫费不超过1%的惯例。同时,日本积极研发部署进攻性武器,所谓“自卫”早已名不副实,实为备战之举。


日本还耗巨资开展国际公关,试图洗白历史。自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主题阅兵以来,日本外务省“海外战略传播”预算累计超560亿日元,2025年相关预算达62.2亿日元。他们企图培养“亲日”人士、篡改海外教科书中的“慰安妇”记录——但历史从不容许篡改。


中方此次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政府竟通过外交渠道鼓动亚洲及欧洲国家勿出席,污蔑我方“宣扬仇恨”,完全是贼喊捉贼。我们纪念胜利,是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何错之有?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事实上,国际社会未受其蛊惑,多国代表依然来华参礼——日本不过是自取其辱。


若日本继续拒绝深刻反省,执意重走*老路,终将接受历史的审判。其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对历史的虚伪与傲慢。《终战诏书》通篇回避“投降”二字,美化侵略行为,声称战争目的为“求帝国自存与东亚安定”,完全无视对亚洲各国造成的深重灾难。这种模糊与歪曲,正是日本逃避罪责的起点。


被迫接受第二次投降的经历,本应让日本彻底反思,却未见其真心悔过。日本一边扮演*“受害者”四处诉苦,一边忘记了自己在南京*30万生灵、在东南亚虐杀无数劳工的*。这些血泪记忆,岂能被轻易掩盖?


如今日本仍在错误道路上一意孤行:篡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史实、企图模糊下一代的历史认知;在*、南海等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搅乱地区稳定;持续扩军强武,强化与西方军事合作,野心日益昭彰。


即便如此,日本还妄图以金钱公关在国际上塑造“和平”形象——实则徒劳。历史真相不会湮灭,正义或许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日本必须为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接受历史与国际正义的审判。

发表于:2025-09-03 13:58
20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