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图片
中国残联主习程凯在发布会上表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是“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底线任务,是必须要守住的。
“十四五”时期,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都被纳入到了国家防返贫监测和帮扶范围,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持续实施党员干部帮扶、生活救助、就业帮扶、康复服务、集中和分散托养以及居家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帮带等措施和行动,解决或者缓解了许多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需求。
就像刚才记者朋友说的,710万脱贫的残疾人不光稳定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他们在“两不愁、三保障”、生活稳定等方面也持续得到了帮扶。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两不愁、三保障”大家都熟,包括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这些基本民生保障,农村的脱贫残疾人和农村的残疾人普遍得到了制度性保障。
农村残疾人的保障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由于我们的发展阶段和城乡差距,特别是农村残疾人身心障碍和环境障碍、增收渠道有限、劳动技能低、发展能力弱以及残疾人身心障碍的问题,他们在康复医疗方面的刚性支出比较突出等因素,残疾人依然是农村人口中最容易返贫和致贫的,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地面对。
主要表现在已经纳入到上述“三项监测”的农村人口数量中,残疾人数量一直是比较高的。截至去年底,纳入到防返贫致贫监测的残疾人有99.1万,占监测总人数的12.1%,而且这个数每年还在增加。
其次是农村残疾人增收难,许多农村残疾人劳动就业机会少,已经就业和从业的劳动层次低,难以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体力比较繁重的增收项目,像以工代赈、外出务工难度更大,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大多数就在家门口打零工、挣点零钱,依靠土地流转、村集体产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机会比较少,这些有残疾成员的家庭,由于要照顾家里的残疾人,特别是照顾重度残疾人,也没有办法长期外出务工、打工,或者开展能够增加家庭收入的长期增收项目。
再就是,农村残疾人特殊家庭的困难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一户多残、以老养残(一个老年妇女或者一个老年母亲养着一个重度大龄残疾人),还有重度残疾和精神、智力残疾这样的特殊家庭,在农村困难还是比较突出的,他们还存在着“脱贫不解困”的突出矛盾,也存在出行难、就医难、康复难、照护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过去五年,为解决和缓解上述致贫风险,我们坚持精准再精准的基本方略,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
首先是在国家制度推动下,将农村易返贫致贫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到了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同时,也将农村残疾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项工作纳入到了上级对地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考核范围,这两个纳入非常关键,一个是纳入监测范围,一个是纳入考核范围。
同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一步纳入到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党员干部帮扶等精准帮扶中,做到发现一户及时纳入一户、及时帮扶一户。
还比如,我们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组织的优势,我们基层残疾人组织还是比较健全的,县、乡、村都有我们的基层组织,我们发挥这种优势,建立困难残疾人家庭访视和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困难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两项补贴”等救助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听取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和诉求反映。
还比如,我们持续开展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按照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制度,把残疾人的东西部协作纳入到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帮扶行动中,精准建立残疾人帮扶项目库,大大增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重点帮扶县残疾人的保障和发展能力。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金融助残、志愿者助残、慈善公益助残,包括开展了“乡村振兴 自强有我”等一系列激励残疾人及其家庭内生动力的活动,提高经营和发展能力,这些效果在过去四年半,明显巩固了农村残疾人特别是脱贫残疾人的脱贫攻坚成果。
过渡期后,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重点关注农村残疾人,特别是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收入和获得服务的保障情况,继续做好农村残疾人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工作。
来源:国新网、残疾人心声
目录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图片
中国残联主习程凯在发布会上表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是“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底线任务,是必须要守住的。
“十四五”时期,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都被纳入到了国家防返贫监测和帮扶范围,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持续实施党员干部帮扶、生活救助、就业帮扶、康复服务、集中和分散托养以及居家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帮带等措施和行动,解决或者缓解了许多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需求。
就像刚才记者朋友说的,710万脱贫的残疾人不光稳定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他们在“两不愁、三保障”、生活稳定等方面也持续得到了帮扶。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两不愁、三保障”大家都熟,包括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这些基本民生保障,农村的脱贫残疾人和农村的残疾人普遍得到了制度性保障。
农村残疾人的保障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由于我们的发展阶段和城乡差距,特别是农村残疾人身心障碍和环境障碍、增收渠道有限、劳动技能低、发展能力弱以及残疾人身心障碍的问题,他们在康复医疗方面的刚性支出比较突出等因素,残疾人依然是农村人口中最容易返贫和致贫的,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地面对。
主要表现在已经纳入到上述“三项监测”的农村人口数量中,残疾人数量一直是比较高的。截至去年底,纳入到防返贫致贫监测的残疾人有99.1万,占监测总人数的12.1%,而且这个数每年还在增加。
其次是农村残疾人增收难,许多农村残疾人劳动就业机会少,已经就业和从业的劳动层次低,难以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体力比较繁重的增收项目,像以工代赈、外出务工难度更大,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大多数就在家门口打零工、挣点零钱,依靠土地流转、村集体产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机会比较少,这些有残疾成员的家庭,由于要照顾家里的残疾人,特别是照顾重度残疾人,也没有办法长期外出务工、打工,或者开展能够增加家庭收入的长期增收项目。
再就是,农村残疾人特殊家庭的困难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一户多残、以老养残(一个老年妇女或者一个老年母亲养着一个重度大龄残疾人),还有重度残疾和精神、智力残疾这样的特殊家庭,在农村困难还是比较突出的,他们还存在着“脱贫不解困”的突出矛盾,也存在出行难、就医难、康复难、照护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过去五年,为解决和缓解上述致贫风险,我们坚持精准再精准的基本方略,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
首先是在国家制度推动下,将农村易返贫致贫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到了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同时,也将农村残疾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项工作纳入到了上级对地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考核范围,这两个纳入非常关键,一个是纳入监测范围,一个是纳入考核范围。
同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一步纳入到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党员干部帮扶等精准帮扶中,做到发现一户及时纳入一户、及时帮扶一户。
还比如,我们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组织的优势,我们基层残疾人组织还是比较健全的,县、乡、村都有我们的基层组织,我们发挥这种优势,建立困难残疾人家庭访视和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困难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两项补贴”等救助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听取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和诉求反映。
还比如,我们持续开展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按照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制度,把残疾人的东西部协作纳入到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帮扶行动中,精准建立残疾人帮扶项目库,大大增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重点帮扶县残疾人的保障和发展能力。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金融助残、志愿者助残、慈善公益助残,包括开展了“乡村振兴 自强有我”等一系列激励残疾人及其家庭内生动力的活动,提高经营和发展能力,这些效果在过去四年半,明显巩固了农村残疾人特别是脱贫残疾人的脱贫攻坚成果。
过渡期后,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重点关注农村残疾人,特别是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收入和获得服务的保障情况,继续做好农村残疾人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工作。
来源:国新网、残疾人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