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映初心:盲人韦小宝与医护的暖心双向奔赴》

一面锦旗背后的温暖:盲人韦小宝与医护人员的双向奔赴

8月1日清晨,筠连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前的阳光格外透亮。视力一级残疾的韦小宝拄着盲杖,在志愿者的轻声引导下,一步步走向等候的医护人员。他手中紧紧攥着的,是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助残护理显担当 白衣天使暖残障”,短短十二个字,凝结着他半个月来最深的感动。

困境中的援手:从慌乱到安心

事情要从7月中旬说起。韦小宝年近七旬的父亲突发急病,需要紧急住院治疗。作为视障人士,韦小宝日常出行本就不易,面对挂号、缴费、陪同检查等一连串流程,他坦言“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然而,从父亲进入筠连县中医院初诊,到转至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医护人员的主动帮扶,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困境。

导诊台护士见他手持盲杖,立刻接过病历本,全程协助填写资料、挂专家号,还特意将他和父亲护送至诊室;陪检的护工师傅推着轮椅送老人做检查时,每遇台阶、转角都会回头提醒:“韦先生,慢点走,这边有障碍”;住院期间,主治医生每天查房都会蹲下身,用最通俗的语言一遍遍讲解病情,甚至主动联系他远在外地的亲戚,细致沟通治疗方案……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却让韦小宝从最初的慌乱,逐渐踏实下来。

“我看不见他们的脸,但能摸到护士递水时放在我掌心的温度,能听出医生说话时的耐心,能感受到护工搀扶我时的力度。”韦小宝说,这些细节让他明白,“即使身处黑暗,也有人在为你点灯”。

感恩的奔赴:用锦旗传递心声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父亲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当天,韦小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制了这面锦旗。“我没什么能回报的,只想让这份善意被更多人知道。”他说,从挂号到出院,没有一位医护人员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有过一丝不耐烦,反而处处替他着想,“他们不仅治好了我父亲的病,更暖了我们残疾人的心”。

接过锦旗的护士长眼眶微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对患者来说,医疗是救治,更是关怀。尤其是残障群体,多一份耐心,多一句提醒,或许就能帮他们跨过一道坎。”

善意的回响:被看见的“无障碍温度”

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不少关注。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对残障人士来说,就医过程中的‘无障碍’不仅是设施的完善,更在于人心的温度。这种主动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被帮助,更是被尊重。”

如今,韦小宝常对身边的朋友说:“以前总觉得世界有很多不便,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善意从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缺席。”而那面锦旗,被医护人员挂在了护士站最显眼的位置——它不仅是一份感谢,更是一份约定:让每一份需要被看见,让每一份善意被传递。

阳光掠过门诊楼的玻璃窗,落在韦小宝的盲杖上,也落在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上。这一刻,双向奔赴的温暖,正在这座小城悄然生长。

(注:本文内容综合自网易新闻、搜狐网等官方报道,旨在传递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关怀,弘扬医者仁心与人间善意。)

发表于:2025-08-05 18:12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