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守护7名残障者:重庆大姐用爱筑起“避风港”》

晚风书月
让风携着思绪,在月光下肆意飘荡,于无声处感受生活的温柔。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位重庆大姐的故事,她用29年的时光,为7名残障者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她叫石德荣,是巫溪县宁厂镇猫儿滩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也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故事要从1996年说起。那时,石德荣遇到了第一个需要帮助的残障者陈某林。陈某林有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无依无靠。看着他孤苦伶仃的样子,石德荣没多想,便把他带回了家。这一留,就是十几年。在她的照料下,陈某林从最初的懵懂无助,慢慢学会了简单的生活技能,脸上也多了笑容。



从那以后,石德荣的家就成了残障者的“避风港”。随后的29年里,她又陆续收留了赵某相、李某等6名残障者,他们中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患有精神障碍,有的行动不便。对每一个人,石德荣都像对待家人一样悉心照料:每天准备热乎的饭菜,帮他们洗衣洗澡,天冷了添衣,天热了扇扇。有人生病,她第一时间送医,垫付医药费从不犹豫;有人情绪不稳定、甚至打骂她,她从不计较,只是耐心安抚,“他们不是故意的,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日子久了,非议也随之而来。有邻居不理解,觉得她“自讨苦吃”,甚至因为受助者偶尔的吵闹而投诉。但石德荣从未动摇,她总说:“都是一条命,能帮一把是一把。”为了让受助者过得好一点,她省吃俭用,把家里的开销尽可能匀给他们,自己却常常穿着旧衣服。家人起初也有过顾虑,但看着她的坚持和受助者们的变化,最终都成了她的“后盾”,一起分担照料的责任。



29年的坚守,石德荣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善”。她不仅给了这些残障者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如今,她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知道,2025年,她入选了第三批“中国好人”候选人重庆建议人选名单。面对荣誉,石德荣很平静:“我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帮下去。”



石德荣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中,透着最动人的力量。她让我们看到,善良可以很具体——是一顿热饭,一件暖衣,一次不离不弃的陪伴。在她身上,我们读懂了“责任”与“担当”,也感受到了人性中最本真的温暖。



这样的善举,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如果你也被这份坚持打动,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感悟,让这份温暖继续传递~

发表于:2025-08-04 14:02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