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残特奥会场馆暖心升级,盲文设施守护视障群体出行

萤火之歌
生活不是竞速,而是漫步,于春秋更迭间,品时光悠长。

粤港澳残特奥会场馆暖心升级,盲文设施点亮无障碍之路



距离粤港澳残特奥会开幕越来越近,三地赛事场馆的筹备工作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而在这场盛会的背后,一系列为视障人士量身打造的无障碍设施,正用细节传递着“平等、尊重、共享”的温度——8月以来,多个场馆陆续曝光了盲文菜单、盲文开关、盲人导览图等贴心设计,让视障群体能更自主、便捷地参与赛事,感受运动的魅力。



从“被帮助”到“自主行”,细节里藏着尊重



走进珠海度假村酒店的运动员餐饮区,每份菜单旁都放着一份盲文版本,凸起的盲文点清晰标注着菜品名称、食材成分甚至口味特点。视障运动员只需指尖轻触,就能像健全人一样自主选择餐食,无需再依赖他人转述;客房内的灯光、空调开关旁,也悄悄多了一行行盲文标识,“开”“关”“温度调节”等指令触手可及,让独立生活不再是难题。



在惠州体育馆,一幅特殊的“地图”成了视障人士的“向导”——这张盲人导览图不仅用盲文标注了出入口、卫生间、休息区的位置,还用不同触感的纹路区分功能区:光滑的线条代表通道,点状纹路指向座椅区,凸起的方块则是服务台。哪怕第一次来,视障人士也能通过触摸快速“看懂”场馆布局。更贴心的是,导览图还支持“摇一摇”语音播报,重复讲解关键信息,双重保障让出行更安心。



深圳赛区则更进一步,推出了全国首个“五位一体”无障碍服务平台,整合了场馆盲文导览、盲人步行导航、手语翻译等功能。视障人士打开手机,就能通过语音指引找到座位;若遇到突发情况,点击平台上的“一键求助”,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身边。



不止便利,更是“被看见”的温暖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动,背后藏着对残障群体真实需求的关注。过去,视障人士在公共场合常因“不便”而感到拘谨,哪怕是吃饭、找路这样的小事,也可能需要反复求助。而如今,盲文菜单让他们有了自主选择的底气,盲文开关赋予了独立生活的尊严,导览图则打开了自由探索的大门。



正如一位参与场馆测试的视障志愿者所说:“这些盲文标识就像黑暗里的光,不仅让我们行动更方便,更让我们感觉到——这里真的在为我们考虑。” 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比设施本身更让人暖心。



以赛事为镜,照见无障碍环境的进步



粤港澳残特奥会的这些尝试,不仅是为一场赛事服务,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理解正在升级:无障碍不是“额外的照顾”,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参与的基础。从编制全国首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图集,到深圳对277个场馆周边点位的专项整治,这些努力正在让“无障碍”从口号变成日常。



随着赛事临近,这些盲文设施将陪伴视障运动员和观众度过每一个精彩瞬间。而它们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比赛——当更多公共场所开始复制这样的细节,视障群体的生活边界会不断拓宽,“平等参与社会”的梦想,也将在这些指尖可触的温暖里,慢慢照进现实。



如果你身边有视障朋友,不妨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他们——因为每一个为无障碍付出的努力,都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柔、更平等。

发表于:2025-08-04 09:23
1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