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对盲人夫妻:23年用双手拼出未来,更成了同行的“引路灯”

萤火之歌
生活不是竞速,而是漫步,于春秋更迭间,品时光悠长。

在重庆市合川区的一条老街深处,有一家开了23年的盲人医疗按摩所。玻璃门上贴着“用心服务,用手传温”的字样,推门而入,消毒水的清香中夹杂着轻柔的话语——“您稍等,马上就来”“这里力道可以吗?”这是陆兵和妻子经营的小天地,一对均为视力一级残疾的夫妻,用指尖的力量不仅撑起了自己的家,更成为了当地视障群体的“灯塔”。他们的故事被七一网、重庆文明网等官方媒体报道,字里行间满是自强不息的韧性与守望相助的温暖。



从“起步维艰”到“口碑相传”



时间拉回2002年,刚从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陆兵和妻子,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也面临着现实的难题:视力的局限让他们能选择的职业寥寥无几。“当时就想着,学了按摩手艺,总不能浪费。”陆兵回忆,夫妻俩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在合川区租下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隔间,简单摆上两张按摩床,就算把店开了起来。



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想象。没有盲道指引,出门全靠记步数、听周边店铺的声音辨方向;客人对“盲人按摩”缺乏信任,常常推门看一眼就离开,一天下来最多接两三单生意;夏天没有空调,两人顶着高温按摩,汗水浸透衣衫;冬天室温低,就裹着厚棉衣坚持服务。但他们没打退堂鼓——陆兵凭借扎实的穴位知识和细腻的手感,精准拿捏客人的受力点;妻子则耐心记住每位顾客的身体状况,下次来就能“对症下手”。



转机出现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受腰椎间盘突出困扰多年,试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店里。陆兵根据他的症状调整手法,重点放松腰部肌肉、疏通经络,坚持一个疗程后,老人的疼痛明显减轻。此后,老人成了“活广告”,带着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陆续上门。“信任是慢慢攒出来的,只要手艺过硬、真心待人,大家总会认可。”妻子的话里,藏着23年的坚守。



从“独善其身”到“众行致远”



随着口碑积累,小店的生意渐渐红火。2010年,他们换了临街的商铺,面积扩大到80多平方米;2018年,又购置了属于自己的房产。更让人动容的是,日子好起来的陆兵夫妻,始终没忘记“拉同行一把”。



“当年我们创业时,多亏了残联和好心人帮忙,现在有能力了,不能忘了本。”陆兵说。他们开始免费招收视障学徒,从基础的穴位认知到按摩手法,手把手教学,还把自己积累的客源分给新手;遇到经济困难的学员,不仅免学费,还管饭、给生活补贴。23年来,他们带过10余名徒弟,其中8人如今都开了自己的小店,或是在按摩机构站稳了脚跟。



作为合川区盲人协会主席,陆兵还经常组织技能交流会,邀请资深按摩师分享经验,联系医院专家来授课,帮视障群体解决就业难题。“很多视障朋友不是没能力,而是缺机会、缺信心。我们想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眼睛看不见没关系,靠手艺一样能活出尊严、赚到体面。”如今,他们的按摩所每天接待20多位顾客,不少外地客人专程慕名而来,店里的6名员工也都是视障人士,大家在这里互相扶持,像一家人一样。



微光成炬,照亮更多路



重庆文明网的报道里,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陆兵不仅钻研按摩技术,还喜欢唱歌、参与朗诵比赛,多次在残疾人文化活动中获奖。“生活不只有工作,还有很多值得热爱的事。”他说,自己想通过行动告诉更多人,视障群体能做的,远比想象中多。



23年过去,陆兵夫妻的双手早已布满老茧,却依然有力;按摩所的招牌几经更换,却始终亮着温暖的光。从一间小隔间到带动一群人就业,从为生计奔波到成为视障群体的“引路人”,他们用故事证明:困境或许会暂时遮挡视线,但勇气、坚持与善意,总能攒成照亮前路的火把。



正如七一网在报道中所说:“陆兵夫妻的创业路,是无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缩影。他们用双手‘按’出的,不仅是自己的光明,更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回馈——这才是最有力量的‘营养价值’。”

发表于:2025-08-03 09:42
本帖最后由 作者 于2025-08-03 09:51:47 编辑
2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