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筑梦:视障学子的职业成长之路》

当光明被遮挡,触摸便成了认识世界的桥梁;当视线有局限,技能便成了丈量未来的标尺。在青岛市盲校的校园里,一群视障学子正用指尖的触感探索知识,用专业的技艺敲开人生的大门——这里没有“不可能”的标签,只有“尽全力”的执着,让每一份努力都生长出扎根世界的力量。



让知识“可触摸”,课堂里的匠心巧思



“看不见没关系,我们让知识能被摸到、能被记住。”这是青岛市盲校老师们常说的话。为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知,课堂上总有许多“特别的教具”:经络人偶的凸起纹路标记着每一个穴位,解剖模型的触感差异诉说着人体结构的奥秘,甚至连课本上的文字都被转化为指尖可辨的盲文,或是耳边清晰的语音讲解。



针对视障学子的学习特点,学校的课程设计处处藏着巧思。以中专部中医按摩技术专业为例,老师会手把手示范推拿的发力角度,用精准的语言描述“渗透力”的轻重;讲解小儿推拿时,模拟婴儿模型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在反复触摸与练习中,把手法的分寸感刻进肌肉记忆。这种“触摸+倾听+实操”的模式,让知识跳出了视觉的局限,变成了能直接应用的“硬本领”。



从课堂到职场,用实践筑牢底气



“光在教室里练不够,得真刀真枪地试。”为了让学子们无缝衔接职场,青岛市盲校打造了校内校外联动的实践阵地。校内的实训室按真实工作场景打造,推拿床、理疗仪器一应俱全,学生们分组扮演“医师”与“患者”,在模拟诊疗中练沟通、磨技艺;校外,学校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子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记录病例、制定方案,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背后的坚实支撑。既有深耕特殊教育的专职老师,懂如何用适合视障学生的方式拆解知识;也有来自临床一线的行业专家,带来最新的病例与实操技巧。“医生讲病例,我们讲方法,学生才能学到‘活知识’。”这种协同教学,让课堂始终与行业需求同频,让每一份努力都瞄准“能用、管用”的方向。



技能为翼,让未来有更多可能



“原来我也能站上领奖台。”在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场,青岛市盲校的许多视障学子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被认可”的力量。从备赛时的反复打磨,到赛场中的沉着应对,老师的陪伴与自身的韧劲交织成最动人的风景。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及山东省的中医按摩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奖牌的重量里,藏着“我能行”的自信,更藏着“以赛促学”的育人智慧。



升学与就业的“双通道”,让选择更从容。学校与山东省特殊教育学院签订“三二连读”协议,不少学生毕业后直接升入高校深造,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探索;同时,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定向班”,为希望直接就业的学生提供岗位,从校园走进社区诊室、康复机构,用一双手的温度赢得口碑。他们中,有人成了街坊邻里信赖的按摩师,有人成了特殊教育的从业者,用技能证明:视障从来不是人生的“天花板”,而是另一种成长的“坐标系”。



指尖的触感能丈量知识的深度,心中的力量能跨越现实的局限。在青岛市盲校,老师用耐心教会学生“触摸世界”,学生用努力证明“我能行”。这里的故事,不仅是视障学子的成长记,更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让每一份梦想都能在坚持中绽放光芒。

发表于:2025-08-02 10:50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