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的黄浦江畔,一场特别的“户外课”正在上演——上海市盲童学校高中部的20名师生,在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团委的邀请下,登上了全国首艘新能源电池动力渡轮“上海渡轮11”。对这些视障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新鲜的乘船体验,更是用指尖与耳朵“阅读”世界的生动一课。
登船前,志愿者们早已备好了“声音说明书”:从木质渡船到纯电渡轮的百年变迁,被拆解成“引擎声从轰鸣到轻柔”“船体从摇晃到平稳”的细节;甲板上的缆绳成了教具,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打绳结,“这个是固定缆绳的单套结,像给绳子系了个牢固的‘安全带’”。在安全演练环节,同学们摸着救生衣的卡扣、系带,听着“先穿胳膊再系腰”的指引,把安全知识刻进了记忆里。
最让人激动的是走进驾驶舱。“来,试试这个操纵推杆。”船长的声音带着鼓励,同学们轮流将手放在冰凉的金属杆上,感受着轻轻一推,船体便缓缓移动的奇妙。“原来方向盘不是圆的呀!”有同学笑着说,虽然看不见仪表盘的灯光,但引擎的低鸣、江风的方向、船体细微的震动,都在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向前走。”
这场体验,藏着上海盲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用心——让视障孩子走出教室,在触摸真实世界中打开认知。而轮渡公司的邀请,更让孩子们感受到城市的善意:原来江风里、渡轮上,都有属于他们的位置。当船靠岸时,有同学悄悄说:“下次,我想带着盲杖,自己再坐一次。”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成长:当世界愿意为你“打开细节”,你便有勇气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目录
2025年5月30日的黄浦江畔,一场特别的“户外课”正在上演——上海市盲童学校高中部的20名师生,在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团委的邀请下,登上了全国首艘新能源电池动力渡轮“上海渡轮11”。对这些视障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新鲜的乘船体验,更是用指尖与耳朵“阅读”世界的生动一课。
登船前,志愿者们早已备好了“声音说明书”:从木质渡船到纯电渡轮的百年变迁,被拆解成“引擎声从轰鸣到轻柔”“船体从摇晃到平稳”的细节;甲板上的缆绳成了教具,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打绳结,“这个是固定缆绳的单套结,像给绳子系了个牢固的‘安全带’”。在安全演练环节,同学们摸着救生衣的卡扣、系带,听着“先穿胳膊再系腰”的指引,把安全知识刻进了记忆里。
最让人激动的是走进驾驶舱。“来,试试这个操纵推杆。”船长的声音带着鼓励,同学们轮流将手放在冰凉的金属杆上,感受着轻轻一推,船体便缓缓移动的奇妙。“原来方向盘不是圆的呀!”有同学笑着说,虽然看不见仪表盘的灯光,但引擎的低鸣、江风的方向、船体细微的震动,都在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向前走。”
这场体验,藏着上海盲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用心——让视障孩子走出教室,在触摸真实世界中打开认知。而轮渡公司的邀请,更让孩子们感受到城市的善意:原来江风里、渡轮上,都有属于他们的位置。当船靠岸时,有同学悄悄说:“下次,我想带着盲杖,自己再坐一次。”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成长:当世界愿意为你“打开细节”,你便有勇气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