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光世界里的追光者:盲人胡伟的热爱与担当

晚风书月
让风携着思绪,在月光下肆意飘荡,于无声处感受生活的温柔。

预备——跑!”裁判的口令刚落,胡伟已凭着肌肉记忆冲出起跑线。他听着风掠过耳边的速度判断节奏,感受脚下塑胶跑道的弹性调整步频——眼前的黑暗从未阻碍他向前的脚步。这位10岁因高烧失明的成都汉子,不仅在田径赛道上斩获奖牌,更在生活的赛场里,用音乐、创业与担当,活成了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的光。



赛道上的倔强:把伤疤磨成勋章


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胡伟的“逆袭”始于一句无心的鼓励。一次1500米选拔赛,他跌跌撞撞冲过终点,教练拍着他的肩说:“你节奏感强,敢拼,是块料子。”这句话像火种,点燃了他不服输的性子。


为了练起跑,他对着录音反复听裁判的口令,直到能在瞬间做出反应;为了增强耐力,别人跑10圈,他加练到15圈,摔倒了就摸着地爬起来,膝盖上的伤疤层层叠叠,却成了他最骄傲的“勋章”。后来,他闯进省残疾人田径队,在全国残运会上捧回多枚奖牌。“跑起来的时候,风会告诉我方向,黑暗里反而更专注。”他说。



琴弦上的温柔:让音符成为眼睛


赛道之外,音乐是胡伟触摸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失明后,指尖划过琴键的触感让他着迷,他摸着盲谱一点点啃,手指磨出茧子就涂药膏继续练,硬是考到钢琴七级;后来抱起吉他,跟着教程反复听和弦,弹出的第一首完整曲子《平凡之路》,让他在深夜里红了眼眶——“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歌词像在说他自己。


更幸运的是,音乐让他遇见了同路的人。在一次残疾人艺术交流活动中,他与同样失明的杨巧合唱《明天会更好》,相似的经历让两颗心靠近。“她的声音像阳光,听完心里亮堂堂的。”后来,杨巧成了他的妻子,也成了创业路上最默契的搭档。



创业里的担当:搭起同行者的屋檐


“不能只想着自己跑,得拉着伙伴一起走。”这是胡伟常挂在嘴边的话。毕业后,他和杨巧在残联帮助下开了家盲人按摩店,4名员工全是视障人士。他不仅教大家精准的按摩手法,更用细节温暖每个人:怕员工不会用打车软件,他录好语音教程;有人想家,他就弹吉他唱首歌解闷;有员工家里急事缺钱,他二话不说掏出积蓄:“我吃过没人帮的苦,知道这份难。”


为了让大家安心,他包吃包住还设保底工资,自己却常忙到深夜。有熟客说:“胡师傅的店不光手艺好,进来就像回了家,暖烘烘的。”正如他在接受《丹阳日报》采访时所说:“别人帮过我,我也想为更多人心里添点光。”



如今的胡伟,依然会在清晨去操场跑几圈,傍晚弹弹吉他,店里的笑声常传到街对面。他的故事里,没有“失明”的抱怨,只有对生活的热忱——用脚步丈量世界,用音符记录感动,用肩膀扛起责任。这或许就是“有质量的人生”最好的注解: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在认清生活的模样后,依然选择用力热爱、勇敢担当。



就像他最爱弹的那句歌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胡伟的光明,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跑出来、弹出来、拼出来的。

发表于:2025-08-01 12:22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