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光明”:盲人教师方晓琴的28年特教路

在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推拿教室里,50岁的方晓琴正握着学生的手,按在人体模型的穴位上。“这里是足三里,摸到骨头凸起的地方了吗?”她的声音温和,指尖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精准——作为甘肃省首位盲人推拿专业大学生,她用28年时间,把自己活成了盲生们的“活教材”。



1997年,方晓琴从长春大学毕业时,有机会去条件更好的康复中心工作,但她执意回到母校。“我太懂这里的孩子了。”出生时因眼疾失明,她曾在黑暗里摸索着学盲文,用三年时间把《解剖学》课本“听”进心里。刚任教时,学校盲文资源匮乏,她就让父母念教材内容,自己趴在桌上,用盲文板一个个“扎”出讲义,手指磨出的茧子比课本还厚。



有个叫小军的学生,刚入学时总把自己锁在宿舍。方晓琴发现他怕疼、怕被嘲笑力道不准,就拉着他的手按在自己胳膊上:“你按,老师告诉你哪里不对。”小军力气没轻没重,她疼得皱眉也不吭声,只是调整角度说:“再偏一点,像这样……”三个月后,小军能准确找到穴位时,突然抱着她哭了:“老师,我也能‘看见’骨头了。”



为了让学生们有出路,方晓琴成了“推销员”。她拄着盲杖跑遍兰州的按摩院,一次次演示学生的手法,甚至自掏腰包请老板们喝茶:“他们可能看不见,但手上的功夫不输任何人。”有次为了谈成合作,她在暴雨里等了老板两小时,浑身湿透却笑着说:“我的学生,值得被看见。”如今,学校的推拿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不少人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年都会寄来特产,在电话里喊她“方妈妈”。



28年里,她的教具从手工扎的盲文讲义,变成了3D打印的穴位模型;学生从最初的6个,变成了如今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但不变的是她总说的那句话:“我们看不见太阳,但能让别人因为我们,感受到光。”去年,有个毕业生在给她的信里写道:“老师,我现在能靠手艺养活自己了,这双手,是您教我的‘眼睛’。”



如今,方晓琴依然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把教具摆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白发上,她正低头听学生背诵穴位口诀,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在这条用指尖丈量的路上,她早已把自己变成了一盏灯——不必照亮远方,却温暖了每个途经黑暗的人,让他们知道:只要肯往前走,指尖也能绽放光明。

发表于:2025-07-31 18:12
1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