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非遗传承人南建英:指尖传递光明 照亮自己温暖人间, 20250730

身着一袭素雅的旗袍,说话时面露微笑,声音温婉动听,这是2025年7月18日,在山西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的南建英给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看到她戴着墨镜、听到报告会现场的讲述,很容易让人忽略她是一位盲人。


看起来娇小可人的南建英,身体里似乎蕴含着一股极大的能量。这股能量,冲破黑暗,支撑她在凸起的盲文典籍上用指尖“读”懂经络走向,成长为一名小儿推拿中医馆的创始人,创办大同市晶康诺职业培训学校,帮更多残疾人“靠自己站立”。


从长春大学中医学院首位视障本科生,到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聘专家;从“中医特色诊疗专家”到“全国自强模范”,南建英用荣誉见证着突破与创新。


指尖代替双眼,她刻苦学习中医知识


“光明不在眼中,而在我们传递的温度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失去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用剩余的力量创造些什么。”南建英用自己的经历,印证着她说的这句话。


今年40岁的南建英,已经在中医的浩瀚海洋中徜徉多年。作为全国中医特色诊疗专家、全国小儿推拿特聘专家、山西省耳鼻喉医师协会分会长,20余年来,南建英深耕中医临床与传承,用爱与坚守,点亮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之光。


4岁那年,南建英的眼睛受到外伤,自此视力开始变得模糊,手术也没有挽救她的彻底失明。“丫头,天塌了,就用脊梁撑!”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南建英的脑海里,成为她一生的座右铭。


在恐惧与迷茫中,身为中医的父亲成为南建英的领路人。学会叠被子、系鞋带等基本的生活技能后,她一有时间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用双手触摸着一本本厚重的医书,将上面的文字转化为凸起的盲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去理解。


“尽管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可以通过指尖去感知它,去触摸它。”南建英说。她每天在父亲身旁,听父亲问病,学着摸病人的脉。父亲扎针的时候,她捏着父亲手上银针的针柄,感受着针从皮肤上刺入。


为了学好针灸,她在自己身上扎出无数血肿,手指头磨出血泡就缠着创可贴接着练。最终,她指尖的灵敏度能分辨0.1毫米的筋膜黏连,也让她学会了如何精准刺入每一个穴位。


不断精进,她走出自己的路


2002年,成绩优异的南建英成为我省首位盲人女大学生,进入长春大学中医学院系统学习。大学期间,南建英用半年时间掌握了网页制作技能。这个外表温婉内心坚强的女孩,用行动证明:“残疾不是能力的边界,自我设限才是真正的牢笼。”


在大学的5年时间里,南建英日夜思索如何让传统中医对接现代医学,如何用双手代替眼睛精准诊疗,逐渐地,中医推拿成为她学习和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向。


2007年,学有所成的南建英在大同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儿推拿中医馆。为了不断精进自己的诊疗技术,她专门去培养过很多推拿专家的青岛盲校学习了两年。


学习期间,老师为南建英介绍了我国小儿推拿专家张席珍主编的《小儿推拿疗法》,她爱不释手。由于当时那本书没有盲文版,她找到一位视力好的同学读,她自己边听边记边领悟。


“张席珍老师也是一位盲人,但他没有囿于自身缺憾,还造福了众多患者,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系统的学习、榜样的力量,让南建英的从医之路更加坚定。


经过无数个彻夜苦读,南建英从《黄帝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念中找到了答案。学习结束后,她在自己的中医馆运用了独创的“手法得气”诊疗体系:通过指尖触诊脉搏与体表特定部位,精准判断疾病根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馆里,家长们自发排起的“人脉网络”,是对她最好的认可。


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对中医的热爱,南建英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的门。她那双曾在黑暗中艰苦摸索的手,终于成为她感知生命的“探照灯”。


医者仁心,她用指尖传递生命温度


“疗效是最好的招牌。”南建英用心感受患儿的身体状况,找出疾病的根源,用精准的诊疗,让患儿回归健康。


8个月大的子阳来就诊时,像个随时会报警的精密仪器——鸡蛋、牛奶、白面、番茄等20多种食物因过敏而碰不得,连姐姐跑动带起的风都能引发子阳哮喘。南建英进行指尖触诊后,通过外用穴位定向给药帮助孩子重建皮肤屏障,通过饮食调理,一点点帮孩子“解锁”过敏食物。数月后,这个曾经连面条都不敢吃的孩子,已经能在户外滑梯上放肆大笑,曾经重度过敏的20多种食物成为子阳餐桌上的营养美食。


癫痫患儿糖豆,平均每天要经历15次癫痫发作,父母带着他跑遍北上广多家医院都无果。直到有一天,他们带着小糖豆来到了南建英的中医馆。南建英不仅用疏肝理气的手法为他调理,还注意到孩子父母争吵对孩子的影响,“小糖豆肝经有淤结,那里淤结着成年人争吵的碎片。”她一边给糖豆疏肝理气,一边为这对夫妻做心灵疗愈,帮助他们调解家庭矛盾。一个月后,小糖豆的症状基本消失,癫痫再也没复发过。“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医的力量,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指尖传递的光明。”南建英说。


为此,南建英推出婴幼儿十大体质调理项目,开通家长课堂与家庭疗愈端口,普及正确育儿理念,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疏导家庭内部矛盾,从根源上预防儿童心性疾病。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减轻治病的压力,南建英在医馆内开展了公益诊疗,为贫困家庭减免治疗费用、为偏远地区患者开通线上问诊,至今已累计帮扶上千个家庭。


以残助残,她让更多人“靠自己站着”


正是因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经历,南建英深知残疾人的困境,所以,她的中医馆也是“助残驿站”。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她创办了大同市晶康诺职业培训学校,免费教残疾人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推拿。


“是我的经历教我学会了用自己的残缺去拥抱更多人的残缺。”如今,南建英的中医馆已形成“产品研发、医疗服务、培训学校”三位一体的模式,她的“界音增强型小儿推拿”疗法入选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本人也入选为大同市“非遗传承人”。


多年来,南建英的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了数百名残疾人,让他们掌握一门手艺,能够自立谋生。同时,她也培养了千余名专业人才,这些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将她的医术和爱心传递得更远。


回首20余载行医路,南建英感慨万千:“那些学习时一遍遍重来的深夜,那些快撑不下去的瞬间,如今我回头看,看似命运的沟坎,跨过去才发现那是登天的梯。”


国家残疾人教育政策的扶持、团队伙伴的并肩同行、家长们口口相传的口碑,都成了支撑南建英前行的力量。“我还会不遗余力地传承中医,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和热爱中医的朋友们学习一技之长。”南建英说。


采访结束时,南建英的一句话让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动容,“愿我们都能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人间。”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发表于:2025-07-31 10:36
6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