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在黑暗中种出“光明”的教育者》

眼睛看不见了,但心可以像太阳一样亮。”这是贵州盲人教师刘芳常挂在嘴边的话。从乡村讲台到励志讲台,从文字创作者到心灵引路人,这位被称作“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女性,用30年的坚守告诉世界:真正的光明,从不困于双眼。



1993年,刘芳成为贵州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的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她爱课堂,爱孩子们求知的眼神,直到眼疾悄然袭来——视网膜色素变性让她的世界逐渐模糊,最终在2007年彻底陷入黑暗。但她没离开讲台:凭着记忆备课,用手摸索盲文课本标记重点,甚至把课文录成音频反复听,只为在课堂上依然能生动地讲解《孔乙己》的讽刺,描绘《三峡》的壮阔。后来,她转型为心理辅导老师,用自己与黑暗对抗的经历,开解那些因贫困、挫折迷茫的孩子:“我看不见黑板,却能看见你们心里的光。”



走出校园,她的“讲台”更广阔了。十余年间,她拖着行李箱辗转各地,完成800多场励志演讲。在中学礼堂,她告诉叛逆的少年“挫折是命运给你的特殊礼物”;在乡村集市,她鼓励残疾同胞“身体的局限困不住想飞的心”。她的声音不高亢,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那是从亲身经历里淬炼出的真诚。



文字是她另一种“发声”的方式。失明后,她摸着盲文键盘写作,把对教育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敲进电脑:长篇小说《石榴青青》里,有乡村教育的温度;散文集《生命是一场遇见》中,藏着与命运和解的智慧。这些作品不仅被收录进多地特教教材,更让无数人透过文字,看见一个盲人教师如何在黑暗中为自己、为他人“点灯”。



从“全国优秀教师”到中宣部“时代楷模”,刘芳的荣誉簿上写满认可,但她最珍视的,是学生寄来的信:“刘老师,我现在也成了一名老师,想像您一样发光。”



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不必借由双眼,只要心中有热爱,就能把黑暗走成光明,把自己活成火炬,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发表于:2025-07-30 13:42
1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