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植物“开口说话”:浦东这场活动让视障朋友触摸自然的温度
“这朵月季的花瓣像丝绸一样滑,边缘还有点波浪形的小锯齿呢!”在浦东图书馆的自然体验区,视障朋友李阿姨指尖划过花瓣,脸上漾起笑意。日前,一场特殊的“植物可阅读”残健融合活动在这里举行,10位视障朋友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用触觉、嗅觉甚至听觉,“读”懂了植物的模样。
这场由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浦东图书馆与浦东新区盲人协会联合主办的活动,没有视觉的“门槛”。志愿者们化身“植物讲解员”,不仅细致描述叶片的脉络走向、花朵的层次结构,更提前准备了带着盲文注解的植物标本——摸过银杏叶的扇形轮廓,闻过薄荷的清凉气息,再听志愿者讲一段“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的小故事,视障朋友们仿佛打开了感知自然的新通道。
“以前总听人说‘春天花开了’,但具体是什么样,心里没个轮廓。”参与者王大哥的话道出了许多视障群体的心声。而这次活动里,每一片叶子的纹路、每一种花香的特质,都成了可触摸、可记忆的“文字”,让“看见”有了更丰富的定义。
作为浦东新区“十四五”重点民生项目的一部分,这场活动不止是一次体验,更藏着对“无障碍”的深层思考:当城市的公共空间开始为视障群体“量身定制”——图书馆里有盲文读物,公园里有触觉地图,连植物都能“被阅读”,我们的社会正在用细节证明:无障碍,从来不是简单的设施,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平等拥抱生活的温度。
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其实不是植物‘开口’了,是我们学会了用更包容的方式,让视障朋友和世界好好聊聊。”这样的温暖尝试,或许正是城市文明最动人的注脚。
目录
当植物“开口说话”:浦东这场活动让视障朋友触摸自然的温度
“这朵月季的花瓣像丝绸一样滑,边缘还有点波浪形的小锯齿呢!”在浦东图书馆的自然体验区,视障朋友李阿姨指尖划过花瓣,脸上漾起笑意。日前,一场特殊的“植物可阅读”残健融合活动在这里举行,10位视障朋友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用触觉、嗅觉甚至听觉,“读”懂了植物的模样。
这场由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浦东图书馆与浦东新区盲人协会联合主办的活动,没有视觉的“门槛”。志愿者们化身“植物讲解员”,不仅细致描述叶片的脉络走向、花朵的层次结构,更提前准备了带着盲文注解的植物标本——摸过银杏叶的扇形轮廓,闻过薄荷的清凉气息,再听志愿者讲一段“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的小故事,视障朋友们仿佛打开了感知自然的新通道。
“以前总听人说‘春天花开了’,但具体是什么样,心里没个轮廓。”参与者王大哥的话道出了许多视障群体的心声。而这次活动里,每一片叶子的纹路、每一种花香的特质,都成了可触摸、可记忆的“文字”,让“看见”有了更丰富的定义。
作为浦东新区“十四五”重点民生项目的一部分,这场活动不止是一次体验,更藏着对“无障碍”的深层思考:当城市的公共空间开始为视障群体“量身定制”——图书馆里有盲文读物,公园里有触觉地图,连植物都能“被阅读”,我们的社会正在用细节证明:无障碍,从来不是简单的设施,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平等拥抱生活的温度。
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其实不是植物‘开口’了,是我们学会了用更包容的方式,让视障朋友和世界好好聊聊。”这样的温暖尝试,或许正是城市文明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