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徒弟慧明满怀困惑地来到师父面前,问道:“师父,我最近读《金刚经》,读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实在是不太理解,您能给我讲讲吗?”
师父微笑着点头,说道:“好啊,慧明。你看这世间的一切事物,比如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思想念头等等,这些都可以叫做‘相’ 。”
慧明认真地点头表示明白。
师父接着说:“但是呢,这些相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就像你晚上做梦,梦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和人物,你在梦里可能会觉得很真实,可是等你醒来后就会发现,那些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相啊,其实也和梦境差不多,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就好比这寺里的烛火,有风、有灯芯、有油脂,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有了那跳跃的火焰,要是缺了其中一样,火也就没了,这就是因缘和合。”
慧明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师父,我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说它们是虚幻的呢?我明明能看到、能摸到这些东西呀。您看这脚下的石板路,我实实在在地踩在上面,它怎么会是虚幻的呢?”
师父耐心地解释道:“你看这朵花,它由种子、土壤、阳光、水分等各种条件组合在一起才生长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它又会枯萎、凋谢。它不是一直保持着一个样子不变的,所以它的‘相’是虚幻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再到慢慢变老,身体的样子一直在变化,而且最终还会死亡。所以啊,这些相都不是真实永恒的存在。这石板路现在看着坚固平整,可随着时间流逝,风吹雨打,它会慢慢磨损、开裂,多年之后,说不定就面目全非了,这就表明它的相不是恒定的 。”
慧明听后,若有所思地说:“师父,我好像有点懂了。那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执着于这些相呢?可是,要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那我们天天拜佛,佛菩萨的那些相都是虚妄吗?都是假的吗?还有跟师傅您在这里说话,您就在我面前,难道我能说您也是虚妄的吗?”
师父温和地看着慧明,说道:“我们拜佛,拜的不是那尊泥像、金像,而是佛所代表的智慧、慈悲和觉悟,佛菩萨的外在形象,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亲近佛法,是一种方便法门。就像用手指指向月亮,我们不能只盯着手指,而忘了月亮。至于我在你面前,从世俗的角度,你能看到我、听到我说话,但从佛法的究竟意义上,我的这个‘相’也是因缘和合的。我有父母给予的身体,有在世间经历的种种,才形成了你现在看到的我,这些条件改变了,我的‘相’也会改变,这同样不是真实不变的存在 。”
慧明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握了握拳,像是在确认什么,然后抬头对师父说:“师父,我算是真的明白了。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会是虚妄的呢?你看我的手,能握拳能伸展,摸上去有温度有筋骨,明明是实实在在的。可现在才琢磨过来,这手从小时候的细嫩,到现在的结实,将来还会变得苍老干枯,它的样子一直在变,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手’呢?
我总把‘感官能感受到’当成‘真实’的标准,却没发现,这标准本身就靠不住。眼睛看到的花,是此刻的颜色;手摸到的石板,是当下的硬度。可花会谢,石板会损,这些‘感受’也跟着变,就像水中的涟漪,起起灭灭,没有一刻停住。看得见、摸得着的,不过是因缘在当下的显现,并非永恒的实有。
拜佛时对着佛像,我曾以为那尊像就是‘佛’本身,毕竟眼睛能看到它的庄严,手能摸到它的冰凉。现在才懂,那像不过是让我们生起恭敬心的工具,就像用瓢舀水,总不能把瓢当成水吧?师父您就在我面前,我能看见您的模样,听见您的话语,这在世俗里是真的,但这‘相’也是父母生养、岁月雕琢的结果,因缘流转,终会有变化的一天,并非恒定不变。
原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都是因缘聚合的暂时形态,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我以前被‘能看能摸’困住了,总觉得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真实,现在才明白,该放下这份执着,去体悟那背后无常的道理。”
师父点头说:“很好,慧明,继续用心体悟吧。”
目录
有一天,徒弟慧明满怀困惑地来到师父面前,问道:“师父,我最近读《金刚经》,读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实在是不太理解,您能给我讲讲吗?”
师父微笑着点头,说道:“好啊,慧明。你看这世间的一切事物,比如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思想念头等等,这些都可以叫做‘相’ 。”
慧明认真地点头表示明白。
师父接着说:“但是呢,这些相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就像你晚上做梦,梦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和人物,你在梦里可能会觉得很真实,可是等你醒来后就会发现,那些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相啊,其实也和梦境差不多,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就好比这寺里的烛火,有风、有灯芯、有油脂,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有了那跳跃的火焰,要是缺了其中一样,火也就没了,这就是因缘和合。”
慧明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师父,我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说它们是虚幻的呢?我明明能看到、能摸到这些东西呀。您看这脚下的石板路,我实实在在地踩在上面,它怎么会是虚幻的呢?”
师父耐心地解释道:“你看这朵花,它由种子、土壤、阳光、水分等各种条件组合在一起才生长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它又会枯萎、凋谢。它不是一直保持着一个样子不变的,所以它的‘相’是虚幻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再到慢慢变老,身体的样子一直在变化,而且最终还会死亡。所以啊,这些相都不是真实永恒的存在。这石板路现在看着坚固平整,可随着时间流逝,风吹雨打,它会慢慢磨损、开裂,多年之后,说不定就面目全非了,这就表明它的相不是恒定的 。”
慧明听后,若有所思地说:“师父,我好像有点懂了。那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执着于这些相呢?可是,要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那我们天天拜佛,佛菩萨的那些相都是虚妄吗?都是假的吗?还有跟师傅您在这里说话,您就在我面前,难道我能说您也是虚妄的吗?”
师父温和地看着慧明,说道:“我们拜佛,拜的不是那尊泥像、金像,而是佛所代表的智慧、慈悲和觉悟,佛菩萨的外在形象,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亲近佛法,是一种方便法门。就像用手指指向月亮,我们不能只盯着手指,而忘了月亮。至于我在你面前,从世俗的角度,你能看到我、听到我说话,但从佛法的究竟意义上,我的这个‘相’也是因缘和合的。我有父母给予的身体,有在世间经历的种种,才形成了你现在看到的我,这些条件改变了,我的‘相’也会改变,这同样不是真实不变的存在 。”
慧明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握了握拳,像是在确认什么,然后抬头对师父说:“师父,我算是真的明白了。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会是虚妄的呢?你看我的手,能握拳能伸展,摸上去有温度有筋骨,明明是实实在在的。可现在才琢磨过来,这手从小时候的细嫩,到现在的结实,将来还会变得苍老干枯,它的样子一直在变,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手’呢?
我总把‘感官能感受到’当成‘真实’的标准,却没发现,这标准本身就靠不住。眼睛看到的花,是此刻的颜色;手摸到的石板,是当下的硬度。可花会谢,石板会损,这些‘感受’也跟着变,就像水中的涟漪,起起灭灭,没有一刻停住。看得见、摸得着的,不过是因缘在当下的显现,并非永恒的实有。
拜佛时对着佛像,我曾以为那尊像就是‘佛’本身,毕竟眼睛能看到它的庄严,手能摸到它的冰凉。现在才懂,那像不过是让我们生起恭敬心的工具,就像用瓢舀水,总不能把瓢当成水吧?师父您就在我面前,我能看见您的模样,听见您的话语,这在世俗里是真的,但这‘相’也是父母生养、岁月雕琢的结果,因缘流转,终会有变化的一天,并非恒定不变。
原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都是因缘聚合的暂时形态,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我以前被‘能看能摸’困住了,总觉得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真实,现在才明白,该放下这份执着,去体悟那背后无常的道理。”
师父点头说:“很好,慧明,继续用心体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