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载相守:她做失明丈夫的眼,让爱情在平凡里长出力量

晚风书月
让风携着思绪,在月光下肆意飘荡,于无声处感受生活的温柔。

在江苏南通通州区五接镇的乡间,有一对夫妻的故事被央广网郑重记录——周锦华与陈玉莲,1994年结为伴侣,本是寻常人家的烟火日子,却在2003年拐了个弯:周锦华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彻底失明,世界坠入黑暗。而陈玉莲,用14年的不离不弃,把“夫妻”二字写成了最动人的承诺,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爱情从不是顺境里的甜言蜜语,而是困境中“我扶你站起来”的笃定。



变故发生时,周锦华才30多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从模糊到彻底看不见,他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甚至红着眼对陈玉莲说:“我没用了,你走吧,别被我拖累。”陈玉莲没哭,只是握紧他的手:“啥拖累不拖累的,夫妻就是搭伙过日子,你看不见,我就是你的眼睛,咱一起往前挪。”



为了让丈夫重新找到价值,陈玉莲听说盲人按摩能谋生,便硬拉着他去培训班。3个月里,她每天骑车接送,中午把热饭送到教室。周锦华手指不灵活,她就陪着练手法,自己的胳膊被按得青一块紫一块也不吭声。结业后,周锦华想开店,陈玉莲又成了“跑腿员”:跑工商所办执照,去旧货市场淘按摩床,挨家挨户发传单。有人劝她:“瞎折腾啥,安稳过日子不好吗?”她只说:“他心里有劲儿,日子才有奔头。”



诊所开起来那天,周锦华摸着崭新的床单,声音发颤:“多亏了你。”陈玉莲笑着递过他的工具箱:“以后咱靠手艺吃饭,硬气。”往后的日子,她成了丈夫的“另一双眼睛”:客人进门,她引导到床边;按摩时需要换工具,她精准递到手里;晚上关店后,她读专业书给他听,帮他记穴位、练技巧。有熟客说:“周师傅手艺好,陈大姐比他还清楚哪个手法管用。”



14年过去,诊所的口碑越来越好,周锦华从当初的自卑消沉,变成了能和客人谈笑风生的“周师傅”。有人问陈玉莲苦不苦,她指着墙上的全家福:“你看他现在多精神,儿子也懂事,这就是甜。夫妻嘛,不就是他难的时候我拉一把,我累的时候他记着好,日子才能过成样。”



如今,每天清晨,陈玉莲会牵着周锦华的手打开店门;傍晚关店,两人又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周锦华的世界依旧没有光,但陈玉莲用14年的陪伴,在他心里种出了一片明亮。就像央广网在报道中说的:“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爱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是一时兴起的承诺,而是日复一日的担当。”



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藏着最扎实的“营养”:它告诉我们,好的爱情从不是完美的结合,而是接受彼此的残⚫

发表于:2025-07-27 11:39
3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