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总有一段温暖的旋律在清晨或黄昏响起——这是“茉莉花”盲童管乐团的孩子们在排练,而陪伴他们奏响每一个音符的,是坚守了30年的音乐教师华桂明。他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无私的付出与滚烫的热爱,为视障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让黑暗中也能绽放出璀璨的艺术之花。
用声音筑桥:独创“唱练背合”打开音乐之门
1993年,刚从南京特师毕业的华桂明放弃了城市的优渥机会,选择来到扬州特殊教育学校。当发现盲童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敏感与热爱,却因看不见乐谱、摸不清乐器而望而却步时,他暗下决心:“要让孩子们用耳朵‘看见’音乐。”
面对视障孩子学习音乐的天然障碍,华桂明独创了“唱练背合”管乐训练模式。孩子们不认识乐器构造,他就手把手带着触摸按键、感受气息;看不见乐谱,他就逐音逐句哼唱示范,直到孩子们把旋律刻进心里;声部配合不默契,他就跪在地上挨个调整姿势,用手势和声音传递节奏。为了让孩子们随时能练习,他从卡式磁带开始,到MP3、录音笔,再到如今的手机录音,30年来累计录制了超4万个有声乐谱片段,每一段都标注着声部、节奏和情感处理,成为孩子们最珍贵的“听觉教材”。
用坚守托底:病痛与时光都挡不住的陪伴
乐团排练永远安排在课前课后的零碎时间,这意味着华桂明的每一天都从清晨六点的校园开始,到傍晚夕阳西下才结束。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练习,他和孩子们定下一个温暖的约定:每逢考试、比赛或节日,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一碗热腾腾的面。从校门口的小面馆到街巷里的老字号,这碗“加油面”一请就是30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
2013年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前夕,华桂明被查出背部脂肪瘤,医生建议立刻手术。但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他偷偷把手术安排在排练间隙,术后不到一周,就忍着伤口疼痛回到排练厅,跪在地上指导孩子们走位。最终,乐团合奏《无名英雄》斩获全国特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的孩子们不知道,老师的伤口还在渗血。2017年,他因肺部问题需要手术,却因早已约定好与荷兰皇家管乐团的交流活动,硬是推迟治疗,直到带着孩子们完成国际演出才走进手术室。
用热爱开花:从校园到世界的音乐回响
在华桂明的陪伴下,一批批盲童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与方向。知名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曾动情地说:“华老师是我音乐路上的光,没有他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我。”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他带领33名盲童组成的管乐队奏响开场曲,让世界听见了中国盲童的力量;2021年扬州世园会开幕式上,孩子们的演奏赢得全场掌声;多年来,“茉莉花”管乐团累计斩获25项全国大奖,连续4届蝉联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一等奖。
如今,华桂明鬓角已添白发,但他依然每天最早到校,最晚离开。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技艺,更是视障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看不见乐谱,但能听见星光;看不见舞台,但能站成光芒。”30年光阴流转,4万段录音成河,25座奖杯闪耀,华桂明用最朴素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教育,是用爱为每个孩子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路,让他们在黑暗中也能循着光,勇敢前行。
(本文内容参考扬州市教育局、江苏文明网等官方报道)
目录
在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总有一段温暖的旋律在清晨或黄昏响起——这是“茉莉花”盲童管乐团的孩子们在排练,而陪伴他们奏响每一个音符的,是坚守了30年的音乐教师华桂明。他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无私的付出与滚烫的热爱,为视障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让黑暗中也能绽放出璀璨的艺术之花。
用声音筑桥:独创“唱练背合”打开音乐之门
1993年,刚从南京特师毕业的华桂明放弃了城市的优渥机会,选择来到扬州特殊教育学校。当发现盲童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敏感与热爱,却因看不见乐谱、摸不清乐器而望而却步时,他暗下决心:“要让孩子们用耳朵‘看见’音乐。”
面对视障孩子学习音乐的天然障碍,华桂明独创了“唱练背合”管乐训练模式。孩子们不认识乐器构造,他就手把手带着触摸按键、感受气息;看不见乐谱,他就逐音逐句哼唱示范,直到孩子们把旋律刻进心里;声部配合不默契,他就跪在地上挨个调整姿势,用手势和声音传递节奏。为了让孩子们随时能练习,他从卡式磁带开始,到MP3、录音笔,再到如今的手机录音,30年来累计录制了超4万个有声乐谱片段,每一段都标注着声部、节奏和情感处理,成为孩子们最珍贵的“听觉教材”。
用坚守托底:病痛与时光都挡不住的陪伴
乐团排练永远安排在课前课后的零碎时间,这意味着华桂明的每一天都从清晨六点的校园开始,到傍晚夕阳西下才结束。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练习,他和孩子们定下一个温暖的约定:每逢考试、比赛或节日,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一碗热腾腾的面。从校门口的小面馆到街巷里的老字号,这碗“加油面”一请就是30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
2013年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前夕,华桂明被查出背部脂肪瘤,医生建议立刻手术。但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他偷偷把手术安排在排练间隙,术后不到一周,就忍着伤口疼痛回到排练厅,跪在地上指导孩子们走位。最终,乐团合奏《无名英雄》斩获全国特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的孩子们不知道,老师的伤口还在渗血。2017年,他因肺部问题需要手术,却因早已约定好与荷兰皇家管乐团的交流活动,硬是推迟治疗,直到带着孩子们完成国际演出才走进手术室。
用热爱开花:从校园到世界的音乐回响
在华桂明的陪伴下,一批批盲童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与方向。知名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曾动情地说:“华老师是我音乐路上的光,没有他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我。”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他带领33名盲童组成的管乐队奏响开场曲,让世界听见了中国盲童的力量;2021年扬州世园会开幕式上,孩子们的演奏赢得全场掌声;多年来,“茉莉花”管乐团累计斩获25项全国大奖,连续4届蝉联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一等奖。
如今,华桂明鬓角已添白发,但他依然每天最早到校,最晚离开。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技艺,更是视障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看不见乐谱,但能听见星光;看不见舞台,但能站成光芒。”30年光阴流转,4万段录音成河,25座奖杯闪耀,华桂明用最朴素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教育,是用爱为每个孩子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路,让他们在黑暗中也能循着光,勇敢前行。
(本文内容参考扬州市教育局、江苏文明网等官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