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实训营:83%意向达成率的背后,是给梦想搭梯的温度

萤火之歌
生活不是竞速,而是漫步,于春秋更迭间,品时光悠长。

7月24日,南通市2025年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实训营画上圆满句号。29名学员中,24人现场收到企业意向邀约,83%的意向达成率不仅是一组亮眼数据,更折射出残障学子靠实力突围的底气——其中,几位视障大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清晰的职业规划,成为企业争相邀约的对象,用行动打破了“残障=能力受限”的刻板印象。



精准赋能:定制化培养让“短板”变“支点”



实训营的核心,在于跳出“一刀切”的培训模式,为不同障碍类型的学员量身打造成长路径。针对视障学生的特点,课程设置暗藏巧思:



盲用Office办公套件、语音辅助编程工具等专项训练,让信息获取与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模拟职场场景的“盲健协作”演练,通过与健全学员组队完成项目,提前适应真实工作中的沟通模式;



职业规划师一对一辅导,结合视障群体的职业优势(如音频处理、数据分析的专注力),精准匹配岗位方向。



这种“三维能力模型”(专业技能+职场软技能+心理韧性)的培养,让学员不仅“学得会”,更“用得上”。一位计算机专业的视障学员说:“以前总担心技术再好,面试也会被‘特殊对待’,但实训营教我的,是如何把‘不同’转化为‘独特’。”



长效护航:从“入职”到“扎根”的全周期守护



实训营的结束,是就业服务的开始。南通建立的“1周跟踪+3月回访+6月评估”机制,为学员筑牢职场“安全网”:



首周重点跟进企业签约进度,协调解决岗位无障碍改造需求(如为视障员工配备读屏软件、盲文标识);



3个月回访聚焦职场适应,通过心理疏导化解“担心拖团队后腿”等焦虑;



半年评估则助力职业发展,帮助学员制定晋升计划,真正实现“稳定就业”而非“临时上岗”。



数据背后:90%就业率的“南通密码”



多年来,南通始终保持着残疾人大学生90%以上的就业率,秘诀在于“体系化支持”:



政企联动搭建“助残就业联盟”,400余家企业主动开放适配岗位,其中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岗位占比逐年提升,为视障学子提供了超越传统行业的更多选择;



高校提前对接机制,从大三开始介入职业指导,让实习与就业无缝衔接;



社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残障员工的专注力、忠诚度往往成为团队的“加分项”,正如一家参会企业HR所说:“我们选的是‘能做事的人’,不是‘完美的人’。”



这场实训营的意义,远超“找份工作”本身。它让社会看到,当障碍被合理适配,潜力便能充分释放;当机会足够公平,残障群体完全能以专业能力立足职场。正如南通市残联负责人在闭营仪式上所说:“最好的助残,是相信他们‘能行’,并为这份‘能行’搭建舞台。”



愿这份“南通经验”能遍地开花,让每一位有梦想的残障学子,都能凭实力敲开职场大门,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



(信息来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人民网江苏频道、南通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官方发布)

发表于:2025-07-25 13:50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