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尖阅读艺术:广州这场公益活动,让视障者触摸文化的温度

晚风书月
让风携着思绪,在月光下肆意飘荡,于无声处感受生活的温柔。

当艺术不再依赖视觉,会以怎样的方式抵达心灵?7月22日,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给出了温暖答案——40名视障人士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用指尖触碰潮绣的丝线、象牙雕的纹路、醒狮头的鬃毛,在“触摸”中完成了一场与岭南文化的深度对话。



这场名为“筑爱助残 携手同行——触摸艺术之美 共享文化盛宴”的活动,由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益江南”党群志愿服务队、聚能志愿服务队联合广州市盲人协会共同发起。不同于常规的展览模式,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成了“可触摸的教材”:5米长的潮绣屏风上,细密的针脚藏着千年刺绣技艺的密码;4米长的象牙雕《湾区同心》,用凹凸的刻痕讲述着湾区交融的故事;粤剧头饰的珠翠、广彩瓷的釉面,甚至“行花街”“英歌舞”等民俗场景的复刻展品,都通过指尖的触感与讲解员的描述,在视障者心中勾勒出鲜活的文化图景。



“您摸到的这部分是潮绣的‘垫绣’技法,立体饱满,就像把图案从布上‘立’了起来。”志愿者轻声转述着讲解,引导着视障者的手缓缓划过展品。没有视觉的干扰,触觉与听觉反而成了更敏锐的感知通道——潮绣的厚重、象牙雕的温润、醒狮头的坚韧,都化作具体的记忆,沉淀为对“美”的独特理解。



对视障群体而言,文化参与往往面临“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困境。而这场活动的意义,正在于打破这种壁垒:它不仅让视障者平等享受文化资源,更用“触摸”这种特殊的互动方式,证明艺术的传递从不局限于单一感官。正如广州市盲人协会负责人所说:“当指尖能‘读’懂艺术,文化的温度便真正抵达了每一个人。”



据悉,主办方将持续深耕助残服务,未来还将推出更多融合触觉、听觉的文化体验活动。或许,当我们开始为不同感官设计“看见”世界的方式,社会的包容与文明的深度,才会真正生长。



(信息来源:羊城派报道,活动由广州市海珠区相关党群志愿服务队及市盲人协会联合主办)

发表于:2025-07-24 10:50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