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校长妈妈李龙梅:20年陪盲童“触摸世界,让近千名孩子走出黑暗拥抱人生

萤火之歌
生活不是竞速,而是漫步,于春秋更迭间,品时光悠长。

在重庆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里,有一个被孩子们唤作“李妈妈”的身影。20多年来,校长李龙梅用双手为盲童们搭建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她带他们摸遍校园的每一棵树,记住树皮的纹路;教他们用指尖“读”盲文,感受文字的温度;更告诉他们:“看不见阳光,就做自己的太阳。”



3万公里家访路,把“被遗忘的孩子”拉回课堂


1999年,刚到学校的李龙梅面对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校舍破旧,孩子们蜷缩在角落,眼神里满是怯懦。有家长叹着气说:“盲人这辈子能有啥盼头?”但李龙梅偏要争口气。


她带着老师组成“寻童队”,走进重庆及周边30多个区县的深山老林。山路难行,她就拄着拐杖走;找不到人家,就挨家挨户打听。3万多公里的家访路上,她见过被锁在柴房的孩子,也遇过因失明而拒绝说话的少年。每一次,她都蹲下来握住孩子的手:“跟我回学校吧,那里有能让你‘站着’活的本事。”


学生小林就是这样被“拉”回来的。第一次见面时,他躲在衣柜里不肯出来,却在李龙梅递过口琴时,指尖轻轻颤动。李龙梅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每天陪着他练琴,从单音到旋律,直到他能在校园晚会上独奏。后来,小林考上了音乐学院,如今成了一名盲校音乐老师,像李龙梅当年对他那样,温暖着更多孩子。



从“活下去”到“活得好”,她为盲童造一条“技能跑道”


“光有信心不够,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李龙梅深知这一点。她力排众议开设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带着老师用橡皮泥捏人体模型,让学生通过触摸记住穴位;请来老中医手把手教推拿,自己先当“试验品”,被按得肩膀红肿也不吭声。


如今,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全部拿到中级按摩师证,就业率100%。有的开了自己的推拿店,有的进了医院康复科,再也不是“需要被养活”的人。37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有人成了钢琴调律师,有人成了心理咨询师,用技能敲开了社会的大门。



让盲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她做了太多“不可能”


在李龙梅的学校,盲童们能“看”电影——通过志愿者的实时解说;能“读”3D书——用手触摸立体图案感受恐龙的形状;甚至能“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她组建的“扬帆管乐团”,曾在央视春晚上演奏,孩子们用乐器“说话”,让全国观众听见了他们的力量。


有家长哽咽着说:“以前觉得孩子这辈子完了,是李校长让我们知道,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发光。”



20年过去,李龙梅的鬓角有了白发,但她带过的孩子,正带着她教的“本事”和“勇气”走向各地。正如新华社报道中她常说的:“教育不是给他们光明,而是让他们自己长出发光的能力。”



这些被《重庆日报》《央视新闻》记录的故事,藏着最动人的教育真相:所谓伟大,不过是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我陪你”。而李龙梅和孩子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无障碍,从来不是物理上的平坦,而是心里的那股“我能行”的劲儿。

发表于:2025-07-22 09:27
4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