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总有人问:“啥时候入伏啊?”其实这事儿不难,就看两个节气和一种特殊的日子——“庚日”。
先说说啥是“庚日”。老祖宗记日子有套办法,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字(天干)和另外12个字(地支)搭配,每天一个名儿。
带“庚”字的日子就是庚日,比如庚子日、庚戌日,每10天准能遇到一个,跟咱们每周有个星期天似的规律。
入伏的规矩就三个:
先找到夏至这天,从夏至往后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也就是咱们说的“入伏”。
再往后数10天,第四个庚日一到,就进入“中伏”了。
最后等立秋这个节气过了,再遇到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
为啥每年入伏时间不一样?因为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天数不固定,有时候中伏就10天,有时候得等20天才能到末伏。但不管咋变,入伏总在7月中旬前后,绝不会差太远。
记住“夏至找第三个庚日”,你也能算出啥时候要开始防暑啦!
阅读原文
目录
夏天一到,总有人问:“啥时候入伏啊?”其实这事儿不难,就看两个节气和一种特殊的日子——“庚日”。
先说说啥是“庚日”。老祖宗记日子有套办法,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字(天干)和另外12个字(地支)搭配,每天一个名儿。
带“庚”字的日子就是庚日,比如庚子日、庚戌日,每10天准能遇到一个,跟咱们每周有个星期天似的规律。
入伏的规矩就三个:
先找到夏至这天,从夏至往后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也就是咱们说的“入伏”。
再往后数10天,第四个庚日一到,就进入“中伏”了。
最后等立秋这个节气过了,再遇到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
为啥每年入伏时间不一样?因为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天数不固定,有时候中伏就10天,有时候得等20天才能到末伏。但不管咋变,入伏总在7月中旬前后,绝不会差太远。
记住“夏至找第三个庚日”,你也能算出啥时候要开始防暑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