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亮:失明后,他把校园变成了“看得见”的课堂

萤火之歌
生活不是竞速,而是漫步,于春秋更迭间,品时光悠长。

在北京一零一中学大兴分校的晨光里,常有这样一幕:刘振亮老师侧耳听着脚步声,准确伸出手接过学生递来的按摩油,指尖落在对方肩颈的瞬间,轻声说:“这块肌肉紧张得像打了死结,得像解数学题那样,找对‘突破口’。”这位曾在黑板上写满公式的数学老师,如今在保健室里用另一种“语言”授课——当视网膜色素变性夺走他的视力,他却用12年时间,在校园里讲透了“坚韧”与“热爱”的深层含义。



从讲台到按摩床:一道关于“坚守”的证明题



38岁那年,刘振亮不得不放下粉笔。视网膜色素变性像慢镜头的褪色,让他眼中的世界从清晰到模糊,最后只剩微弱光感。“教了15年数学,突然连学生的脸都看不清了。”他曾在深夜摸着熟悉的教案发呆,却没让自己困在沮丧里。



转身学按摩时,他把穴位图当新的“课本”,盲文笔记上记满了“风池穴=缓解颈椎压力”“太阳穴=放松神经”的“对应公式”。练手法时手腕肿得握不住东西,就用当年备课时“一道题讲十遍也要让学生懂”的韧劲反复练。拿到高级按摩师证那天,他回到学校保健室,笑着说:“讲台变小了,但能‘教’的东西更多了。”



如今,他能凭声音认出每个常来的师生:“小明跑步后膝盖会酸,按血海穴要轻;李老师批改作业久了,肩井穴得重点揉。”这些藏在记忆里的“学情”,比当年的数学教案更动人——原来真正的教育者,从不会因讲台形式改变而褪色。



指尖下的“育人课”:比知识更重要的“人生公式”



保健室的抽屉里,有本特殊的“作业本”:盲文写的穴位笔记旁,贴着学生们画的简笔画——有的画着一双大手托着星星,有的写着“刘老师的手会治病,也会治不开心”。



他发现学生近视问题普遍,就把眼保健操和中医按摩结合,编出“护眼口诀”:“揉天应穴像摸小球,按四白穴要找骨头边”,边按边讲“保护眼睛就像爱护文具,平时在意了,用时才顺手”。有个总逃体育课的男生,被他按出肩颈劳损后,听他说“肌肉不练会僵硬,就像脑子不动会生锈”,后来成了校篮球队主力。



最动人的是那些“课外辅导”。考前焦虑的学生来按摩,他会说:“紧张就像错题本,记下来改了就好,不用怕;”抱怨学习累的学生,会听到“你看这按摩,越按越舒服;学习也一样,熬过难点就顺了”。这些藏在穴位里的道理,比任何说教都管用——他用亲身经历证明:挫折不是终点,而是换条路继续走的起点。



看不见世界的他,成了校园里最亮的光



12年里,他的指尖触过万人次的肩颈,也触过无数颗迷茫的心。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总会先到保健室:“想让刘老师‘检查’下,我有没有辜负当年的教导。”去年,有个学生考上医学院,特意来信:“您让我知道,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他自己也从没停下“成长”:用听书软件学完《教育心理学》,给年轻老师讲“如何用耐心化解学生抵触”;学校搞无障碍设施改造,他凭着“摸”遍校园的经验提建议:“盲道转角要更明显,就像数学题的关键步骤,得让人一眼看清。”



刘振亮的故事,藏着最朴素的人生哲理:真正的价值从不在“能看见什么”,而在“能给予什么”。当命运关上一扇门,他用双手推开了窗;当黑板上的公式褪去,他在人心上写下更珍贵的答案——原来教育最美的模样,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让每个靠近的人都相信:生活或许有难题,但总有解法,就像刘老师教的那样,“沉下心,找对路,总能走到亮处”。

发表于:2025-07-21 13:13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