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头绳牵半生:30年陪伴,让黑暗里开出温暖的花

在浙江东阳市和堂村的清晨,天刚泛出鱼肚白,一条4公里长的村道上总会准时出现一对身影。72岁的楼德新双目失明,68岁的楼顺光牵着他的手,两人步伐稳健地慢跑着。连接他们掌心的,是一根普通的头绳——这根细绳,一牵就是30年,不仅成了楼德新的“导航仪”,更牵起了一段跨越半生的深情与坚守。这个温暖的故事,曾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权威平台报道,楼顺光更因此当选2023年第二季度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用行动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



从光明到黑暗:命运的考验与不离不弃的选择



楼德新的人生并非一开始就与黑暗相伴。年轻时,他虽因意外导致一眼受伤、另一眼视力微弱,却凭借毅力成为村里受人尊敬的村医,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乡亲们解除病痛。1973年,他与楼顺光结为夫妻,没有房产、家境清贫,楼顺光却顶着家人反对坚定选择了他:“我爱的是他的人,不是他的财。”婚后,两人相互扶持,楼德新看病问诊,楼顺光打下手;楼顺光操持家务,楼德新也尽力分担,日子虽简单却充满温情。



然而命运的重击在1993年悄然降临。因长期用眼过度,楼德新视网膜脱落需手术,却在术前为抢救溺水儿童过度用力,加上父亲病逝的打击,最终眼睛大出血,彻底陷入黑暗。从受人尊敬的村医变成需要人照料的残疾人,楼德新难以接受现实,整日沉默寡言,甚至患上严重抑郁症。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尚在小学、一个刚会走路,生活的重担瞬间压在楼顺光肩上。



“别怕,我就是你的眼睛。”楼顺光没有抱怨,更没有放弃。她一边悉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帮他按摩缓解因激素治疗导致的身体不适;一边自学考取医师资格证,接过丈夫的“接力棒”继续为村民服务,用行动告诉丈夫:“我们一起扛。”



从寸步难行到健步如飞:用头绳丈量爱的长度



为了让丈夫走出阴霾、恢复体力,楼德新提出想通过跑步康复。楼顺光立刻响应:“我陪你,你跑多久,我就陪多久。”可失明的人跑步谈何容易?最初,楼德新连一百步都跑不完,脚肿得像馒头,稍不注意就会摔倒。楼顺光心疼又着急,灵机一动找来一根头绳,一头系在自己手上,一头缠在丈夫掌心:“跟着我的节奏,放心跑。”



这根头绳成了两人之间的“生命纽带”。楼顺光在前边引导方向,遇到台阶会轻声提醒“抬脚”,碰到石子会提前说“慢走”;楼德新在身后跟随,听着妻子的声音、感受着头绳的牵引,渐渐找回了平衡与信心。从蹒跚迈步到越跑越稳,从几百米到4公里,他们跑过了春的花草香、夏的蝉鸣、秋的落叶、冬的寒风,30年从未间断。



如今,两人跑步的身影成了村里的“活风景”。邻居们说:“每天早上听着他们的脚步声就知道天亮了,这对夫妻比闹钟还准。”楼德新也渐渐走出抑郁,跑步时他会扬起头感受风的方向,听路边的鸟鸣和邻里的问候,“虽然看不见,但顺着绳子的拉力,我能感觉到阳光和希望。”



从相伴到相守:用一生诠释“爱”的模样



除了陪跑,楼顺光还鼓励丈夫重拾年轻时的爱好。楼德新曾自学笛子、二胡、唢呐等十多种乐器,年轻时组建过小剧团,两人也因音乐相识。如今,周末的小院里常会传出悠扬的琴声,楼德新演奏时,楼顺光就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偶尔帮他调整乐器角度。音乐成了治愈心灵的良药,也让这个家充满了暖意。



结婚50年来,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楼顺光记得丈夫爱吃的菜,每天变着花样做饭;楼德新虽然看不见,却能凭声音分辨妻子的情绪,“她累的时候脚步声会沉一点,我就多给她按摩按摩。”2023年,楼顺光当选“中国好人”,领奖时她握着那根磨得有些发白的头绳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俩一起‘跑’出来的。”



这根普通的头绳,见证了30年的风雨相伴,更丈量出爱情最本真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的承诺,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不是锦上添花的浪漫,而是雪中送炭的温暖。在浙江东阳的村道上,这对夫妻用半生时光证明:爱能驱散黑暗,陪伴可抵岁月漫长,平凡的坚守里,藏着最动人的力量。



(注:本文故事内容均来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报道,楼顺光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相关信息可通过中国文明网等官方平台查询核实。)

发表于:2025-07-20 14:23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