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一角,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或许看不见斑斓色彩,却用内心的炽热与不懈的脚步,在黑暗中踏出了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上海市盲童学校里魏烨麒和郁芷阳的故事,正是这束光里最动人的片段。
魏烨麒:以书为眼,触摸世界的温度
“电子助视器的光,是我看见文字的第一缕阳光;盲文课本的凸点,藏着比星空更璀璨的世界。”这是上海市盲童学校学生魏烨麒常说的话。2012年,6岁的他因视力障碍踏入这所学校,从此,阅读成了他探索世界的翅膀。
起初,盲文的点位像一个个“密码”,让他屡屡碰壁。但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他慢慢摸到了文字的“脉搏”,电子助视器更是帮他打开了汉字的大门。从校园升旗仪式上的自信发言,到艺术节上从容主持,他的声音里总带着对生活的热忱。他爱读诗、爱写文,全国盲人歌词大赛、上海市游记征文等赛事中,总能看到他获奖的身影。
2024年,作为全国中小学生代表,魏烨麒站上了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舞台,分享自己与书为伴的故事。他说:“每一页盲文的摩挲声,都是我和世界对话的声音。”正如学校官微在《触摸阳光的人》一文中所写,这个男孩用阅读证明:眼睛看不见的,心可以“看见”。
郁芷阳:从怯弱孩童到“自强之星”
“我曾以为自己的世界只有黑与白,直到在盲校发现,努力能调出千万种色彩。”郁芷阳的成长,是一场关于“突破”的修行。2011年进入上海市盲童学校时,她还是个躲在老师身后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上海师范大学备受瞩目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在盲校的11年里,她爱上了朗诵,不仅拿下语文朗读大赛全国二等奖,还登上了CCTV1《朗读者》的舞台,让更多人听到了盲童的声音。2022年,疫情挡不住她追梦的脚步,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开启了新的征程。
大学期间,70余项国家级、市区级奖项,近6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是她交出的“成绩单”。从担任校团委视频号栏目策划,到为困境儿童开展美育志愿服务,她像一颗小太阳,温暖着自己,也照亮着别人。学校官微的校友报道里这样描述她:“她把‘不可能’踩在脚下,让‘我能行’成为人生的注脚。”
这两个孩子的故事,或许只是上海市盲童学校里的缩影,但它们像两盏灯,告诉我们:所谓困境,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前行。当热爱与坚持同行,黑暗里也能开出最灿烂的花。分享他们的故事,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每个努力生长的生命,都值得被看见、被喝彩。
目录
在上海的一角,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或许看不见斑斓色彩,却用内心的炽热与不懈的脚步,在黑暗中踏出了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上海市盲童学校里魏烨麒和郁芷阳的故事,正是这束光里最动人的片段。
魏烨麒:以书为眼,触摸世界的温度
“电子助视器的光,是我看见文字的第一缕阳光;盲文课本的凸点,藏着比星空更璀璨的世界。”这是上海市盲童学校学生魏烨麒常说的话。2012年,6岁的他因视力障碍踏入这所学校,从此,阅读成了他探索世界的翅膀。
起初,盲文的点位像一个个“密码”,让他屡屡碰壁。但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他慢慢摸到了文字的“脉搏”,电子助视器更是帮他打开了汉字的大门。从校园升旗仪式上的自信发言,到艺术节上从容主持,他的声音里总带着对生活的热忱。他爱读诗、爱写文,全国盲人歌词大赛、上海市游记征文等赛事中,总能看到他获奖的身影。
2024年,作为全国中小学生代表,魏烨麒站上了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舞台,分享自己与书为伴的故事。他说:“每一页盲文的摩挲声,都是我和世界对话的声音。”正如学校官微在《触摸阳光的人》一文中所写,这个男孩用阅读证明:眼睛看不见的,心可以“看见”。
郁芷阳:从怯弱孩童到“自强之星”
“我曾以为自己的世界只有黑与白,直到在盲校发现,努力能调出千万种色彩。”郁芷阳的成长,是一场关于“突破”的修行。2011年进入上海市盲童学校时,她还是个躲在老师身后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上海师范大学备受瞩目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在盲校的11年里,她爱上了朗诵,不仅拿下语文朗读大赛全国二等奖,还登上了CCTV1《朗读者》的舞台,让更多人听到了盲童的声音。2022年,疫情挡不住她追梦的脚步,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开启了新的征程。
大学期间,70余项国家级、市区级奖项,近6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是她交出的“成绩单”。从担任校团委视频号栏目策划,到为困境儿童开展美育志愿服务,她像一颗小太阳,温暖着自己,也照亮着别人。学校官微的校友报道里这样描述她:“她把‘不可能’踩在脚下,让‘我能行’成为人生的注脚。”
这两个孩子的故事,或许只是上海市盲童学校里的缩影,但它们像两盏灯,告诉我们:所谓困境,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前行。当热爱与坚持同行,黑暗里也能开出最灿烂的花。分享他们的故事,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每个努力生长的生命,都值得被看见、被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