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不缺席,这些官方行动让残障群体触网更暖心

萤火之歌
生活不是竞速,而是漫步,于春秋更迭间,品时光悠长。

当我们指尖轻点屏幕,轻松完成打车、付款、刷视频时,或许未曾留意:对残障群体而言,这些“习以为常”的数字体验,曾是需要努力跨越的门槛。而如今,一系列由官方推动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正悄然为他们铺就一条更顺畅的数字之路。



工信部与中国残联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建成完善服务体系的目标。目前,全国已有2726家与残障群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升级改造——视障者使用屏幕阅读器时,按钮标签更清晰、操作逻辑更顺畅;听障者参与线上会议或观看直播,实时字幕能精准同步每一句声音;长辈模式里的大字体、简化界面,也让行动不便的群体减少了操作困扰。



更令人动容的是,“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已在全国400家图书馆落地,20万台智能听书机让视障朋友随时能“读”到海量书籍,从文学经典到生活指南,知识触手可及;多地残联开展的“数字技能培训”,手把手教残障朋友使用导航、查询健康码、在线挂号,帮助他们从“会用”到“用好”,真正融入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早已明确,信息无障碍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这些具体而微的行动,正是对“一个都不能少”的生动诠释。技术的进步,不该让任何一个群体掉队;社会的温度,正藏在让每个生命都能平等拥抱便利的细节里。



期待未来,信息无障碍能成为常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数字时代里,自在、从容地生活。这份温暖,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和传递。

发表于:2025-07-11 11:05
2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