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情分,5000块钱,一道过不去的坎

今天是2025年7月8日,农历6月14日,星期二。


半年前的一个寻常午后,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微信提示音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老话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点开消息时,我指尖顿了一下——发信人竟是那个分别多年的前女友,她问能不能借5000块钱,还特意提了句下个月发工资就还。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过往的碎片突然像潮水般涌上来,几乎没犹豫,就敲下了拒绝的回复。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过往,实在难让人轻易释怀。


说起来,我们之间的牵绊,其实远比旁人看到的要深。曾是同班同学,后来又谈了5年恋爱,那些青春里的时光,正应了“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前半句,只是缘分太浅,没能走到后半段。那时候我家条件是真的差,穷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连给她买份像样的礼物都要盘算很久。她家里人对我态度的冷淡,我早看在眼里,可“人心隔肚皮”,真正让我寒心的是,她看向我时,眼里也渐渐少了当初的热烈,多了几分对现实的考量——说白了,就是嫌我穷。


就在我还埋首于大学课本时,她已经停学了。后来从同学口中零星听到她的消息,说她在亲戚家认识了一个小学老师,对方不仅是正式编制,还是学校的校长,妥妥的铁饭碗。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她结婚的消息,再后来,又听说她生了个女儿,日子似乎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本以为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此彻底分叉,再无交集,正如“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可世事难料。几年后,又听到一个让人唏嘘的消息:她老公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劫匪,不仅被抢走了身上的钱财,人也没能幸免于难。那之后,她成了单亲妈妈,一个人背着行囊去了广州打工,想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那些在异乡漂泊的日子,定然满是不易。


而我,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教育部门工作,凭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劲儿慢慢往前走,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一点点好起来,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人穷志短”、连抬头都觉得吃力的穷小子了。更重要的是,我早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妻子是个温柔贤惠的人,我们还有了可爱的孩子,如今的日子虽不富裕,却应了“平安是福”的老话,安稳得让人心安。


不知道她是从哪里辗转打听到我的近况,几个月前突然申请添加我的微信。通过好友请求后,我们断断续续聊过几次,大多是些“最近还好吗”“孩子多大了”之类的寒暄,谁也没提过去,仿佛那些年的纠葛从未发生过。这倒也应了“相逢一笑泯恩仇”,只是那份恩仇,或许从未真正消散。


所以当她开口借钱时,我心里翻涌的不只是过去那些被现实击碎的片段,更有对当下生活的掂量。5年的感情,终究抵不过“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现实,她当年的选择,早已在我们之间划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退一步说,就算我能放下过去的芥蒂,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现在有家庭啊。这笔钱若真借出去了,我该怎么跟妻子解释?她会不会多想?会不会因此心里添堵?虽说妻子向来通情达理,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涉及前任,谁的心里能真的毫无波澜?万一因为这笔钱,让我们夫妻俩吵起来,影响了现在安稳的日子,那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拒绝的消息发出去后,我其实琢磨过,是不是该找个机会跟她解释几句,哪怕只是把心里这些顾虑说清楚。毕竟“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把话说开了,或许彼此都能少些疙瘩。可没等我理清头绪,再点开她的微信头像时,已经看不到朋友圈动态,发消息也只显示红色的感叹号——原来,她已经把我拉进了黑名单。


那一刻,心里倒也没什么波澜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或许这样也好,本就该是两条平行线的人,不必再为这些牵扯费心了。


这段过往,说不上谁对谁错,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插曲。不知道我的故事会不会让大家想起些什么,对于这其中的恩怨纠葛、选择与无奈,大家有什么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聊聊。 

发表于:2025-07-08 11:32
25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