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女孩设计专属博物馆,用专业与爱搭建“看见”的桥梁

点名圈的朋友们,今天要分享一个超暖的真实故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大四女生张诗艺,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殊经历,为视障群体设计出一座充满巧思的博物馆,让更多人感受到无障碍设计的温度。



张诗艺的故事始于一场与命运的抗争。她曾在初一、高一时经历两次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右眼失明,左眼仅存光感,只能模糊看到色块和光影。这段特殊经历让她对视障群体的困境感同身受,也让她萌生了用设计帮助他人的想法。作为一名学业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建筑系学生,她将专业能力化作行动——在大三的一次课程设计中,她决定为视障人群打造一座专属摄影博物馆。



为了让设计更贴合需求,张诗艺开启了长达3个多月的深度调研。她走访了20多位视障人士,跟随他们体验蒙眼出行,记录行走时对声音、触觉、气味的依赖;还反复模拟盲人在空间中的动线,发现狭长的直线型空间更便于记忆路线。最终,她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设计方案:一座长150米、高16米、宽16米的博物馆,通过光束变化引导参观路线,馆内没有常规的文字导览,取而代之的是触摸标识、环绕音效和气味分区。



更特别的是,馆内展陈的是盲人公益摄影机构的作品。这些照片或许构图不完美、焦点模糊,却是视障者用双手触摸、用心感知世界的成果。比如一张拍摄花朵的照片,拍摄者是位视障阿姨,她摸着花瓣的轮廓按下快门,希望通过照片分享自己“看到”的美好。张诗艺为此设计了十字形旋转展架,观众可以360度触摸照片纹理、聆听拍摄者的讲述,真正“走进”视障创作者的视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杨思然评价:“这个设计严格遵循《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用多感官体验打破了视觉局限。”更令人振奋的是,西安市碑林区残联已与张诗艺团队对接,计划将部分设计理念应用于社区视障阅览室改造,让图纸上的创意逐步落地。



从自身经历出发,到用专业反哺社会,张诗艺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设计案例,更是一份对生命的共情与尊重。期待未来这座“无障碍博物馆”能真正建成,也希望更多人关注视障群体的需求,用行动传递温暖!

发表于:2025-07-04 19:08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