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合发力!无障碍服务安全标准立项,筑牢 AI 终端信息防护墙

在 AI 大模型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终端设备智能化服务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句话点咖啡”“一句话订餐厅” 等便捷功能,正通过无障碍服务 API 融入大众生活,成为 AI 赋能终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伴随这些高效交互模式而来的,是个人信息暴露的潜在风险。


据 IT 之家 5 月 8 日消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荣耀、OPPO、vivo、小米、华为、理想、快手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无障碍服务安全管理和使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经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技术委员会审议正式立项。这一标准的推出,旨在规范 AI 大模型驱动下新型终端交互范式,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坚实屏障。


无障碍服务接口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实时获取屏幕内容并解析数据,从而精准识别用户意图并完成自动化操作。尽管这种技术极大提升了交互效率,但其对系统级别权限的高度依赖,使得用户信息面临被过度采集和泄露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此次立项的标准显得尤为关键。


该标准创新性地构建了应用端与系统端双维度规控体系。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层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包括声明告知、权限控制、功能适配等环节。应用在调用无障碍服务前,必须向用户清晰明示功能用途,并基于最小必要原则采集隐私数据,同时通过技术手段严格限定界面元素的访问粒度。在移动智能终端侧,则着重强化管理配置基础能力,部署身份验证模块确保服务调用主体可信,建立事件分发优先级队列避免界面操作冲突,并搭建异常行为实时审计体系,全方位保障服务安全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将指导中国信通院,与产业链各方展开更深入的技术协作。未来,该标准将在新型终端设备与高敏感场景中开展试点应用。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持续研究新型智能化服务的技术演进与风险治理,通过搭建行业协作平台,推动形成技术创新与合规应用并重的发展共识,为智能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此次《无障碍服务安全管理和使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不仅是对当前智能化服务安全风险的积极应对,更是为构建可信 AI 生态体系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准,有望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发表于:2025-05-15 17:12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