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霉味混着牛粪气息弥漫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陈山蜷缩在漏风的窗下,就着月光数墙上的裂缝。母亲咳得撕心裂肺的声音从里屋传来,父亲把攥得发烫的学费塞进他掌心:"进山采半个月菌子,总能凑够。"这是他第三次听见父母在深夜里商量卖老宅的事。月光透过破窗棂洒在陈山的奖状上,"三好学生"的烫金字在黑暗中微微发亮,像一团永不熄灭的小火苗。
九月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县城中学的铁门在眼前缓缓打开。崭新的白球鞋踩过碎石路,书包里装着全村凑的三十斤玉米面。当他把咸菜罐子放进宿舍柜里时,上铺传来嗤笑:"土包子的罐子都能腌出蛆吧?"为首的男生叫王浩,攥着他的衣领把脸按在发霉的墙面上:"明天带二十块钱来,不然把你这穷酸样拍下来传到网上。"陈山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父亲在采石场被碎石划破手掌,却只是用布条随意缠了缠继续干活的模样。
班主任张老师的办公室飘着茶香,陈山攥着皱巴巴的投诉信站在门前。"同学之间要互相包容。"张老师推了推金丝眼镜,钢笔尖在贫困生申请表上停顿,"听说你成绩不错?要是懂事点,助学金的事......"窗外的蝉鸣突然刺耳起来,陈山看着对方肥厚的手掌抚上自己的肩膀,胃里翻涌着玉米面的酸涩。那天晚上,他在操场的单杠上挂了很久,直到双手磨出血泡,才发现眼泪早已把校服前襟浸湿。
改变发生在高二那年的雨夜。王浩带着人把他堵在厕所,棍棒雨点般落下时,陈山摸到墙角的碎瓷片。鲜血溅在白瓷砖上的瞬间,他听见自己粗重的喘息混着对方的惨叫。警车的红蓝灯光划破夜幕,他蜷缩在审讯室里,看着自己沾满血的校服,忽然想起母亲在病床上说过的话:"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幸好王浩只是皮外伤,在父亲跪求对方家长原谅,并交出所有积蓄后,这件事才得以平息。但从那以后,陈山的眼神变得愈发冷峻。
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的时候,父亲正在工地搬砖。陈山摩挲着烫金的校名,在村口老槐树下坐了整夜。助学贷款的手续办得异常顺利,系主任拍着他的肩膀:"听说你中学拿过省竞赛奖?来我的实验室吧。"他低头看着对方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想起张老师办公室的同款,嘴角扯出冷笑。在大学的日子里,陈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白天泡在实验室,晚上去便利店打工。他发现,学校里依然存在着看不见的黑暗——教授克扣学生的科研成果,学生会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创业的第十个年头,陈山站在母校的捐赠仪式上。崭新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浩醉醺醺地撞开礼堂大门:"姓陈的!当年你就该被关进去!"陈山走下讲台,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拥抱了这个落魄的男人:"还记得我们一起在厕所的时光吗?"他压低声音,"那晚我故意没躲开你的拳头。"王浩愣住了,陈山继续说道:"是你让我明白,软弱换不来尊重。但我不会成为你这样的人。"
深夜的办公室,陈山打开保险柜,泛黄的投诉信和当年的碎瓷片静静躺在丝绒盒里。电脑屏幕上,匿名举报信正发往教育局——关于张老师名下七套房产的来源。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他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浮现出母亲临终前的笑容。有些黑暗,总要有人亲手打破。
一个月后,张老师因贪污受贿被查处的消息传遍全城。陈山回到大山深处,为村里建起了第一座希望小学。开学典礼那天,他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突然觉得心里那块坚硬的石头,正在慢慢融化。他在校长室的墙上挂了一幅字:"愿每一束光,都能照亮黑暗。"
希望小学落成后的第三个月,陈山收到一封来自王浩的信。信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在戒毒所挺好的,谢谢你那天的话。原来人真的可以重新活一次。"陈山将信纸小心地夹进日记本,窗外的阳光正洒在希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随风飘来。
十年后,陈山创办的助学基金会已经资助了上万个像他一样的孩子。在一次公益演讲中,他拿出那个曾经装咸菜的罐子:"这个罐子装过我的自卑、愤怒和绝望,但它更教会我,即使身处黑暗,也要相信光明。"台下掌声雷动,前排坐着几个特殊的听众——当年在大学实验室被他帮助过的学弟学妹,如今也走上了科研道路。
暮年的陈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盲巷。曾经的土坯房早已变成整齐的砖瓦房,老槐树下坐着几个玩耍的孩子。他摸着树干上熟悉的纹路,仿佛又听见了母亲的咳嗽声、父亲的叹息声,还有陈老师温暖的鼓励。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他知道,自己这一生,终于走出了黑暗,也为无数人点亮了前行的路。
"爷爷,你在看什么?"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着天真的小脸。
陈山笑着抱起孩子:"我在看,光从哪里来。"
目录
潮湿的霉味混着牛粪气息弥漫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陈山蜷缩在漏风的窗下,就着月光数墙上的裂缝。母亲咳得撕心裂肺的声音从里屋传来,父亲把攥得发烫的学费塞进他掌心:"进山采半个月菌子,总能凑够。"这是他第三次听见父母在深夜里商量卖老宅的事。月光透过破窗棂洒在陈山的奖状上,"三好学生"的烫金字在黑暗中微微发亮,像一团永不熄灭的小火苗。
九月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县城中学的铁门在眼前缓缓打开。崭新的白球鞋踩过碎石路,书包里装着全村凑的三十斤玉米面。当他把咸菜罐子放进宿舍柜里时,上铺传来嗤笑:"土包子的罐子都能腌出蛆吧?"为首的男生叫王浩,攥着他的衣领把脸按在发霉的墙面上:"明天带二十块钱来,不然把你这穷酸样拍下来传到网上。"陈山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父亲在采石场被碎石划破手掌,却只是用布条随意缠了缠继续干活的模样。
班主任张老师的办公室飘着茶香,陈山攥着皱巴巴的投诉信站在门前。"同学之间要互相包容。"张老师推了推金丝眼镜,钢笔尖在贫困生申请表上停顿,"听说你成绩不错?要是懂事点,助学金的事......"窗外的蝉鸣突然刺耳起来,陈山看着对方肥厚的手掌抚上自己的肩膀,胃里翻涌着玉米面的酸涩。那天晚上,他在操场的单杠上挂了很久,直到双手磨出血泡,才发现眼泪早已把校服前襟浸湿。
改变发生在高二那年的雨夜。王浩带着人把他堵在厕所,棍棒雨点般落下时,陈山摸到墙角的碎瓷片。鲜血溅在白瓷砖上的瞬间,他听见自己粗重的喘息混着对方的惨叫。警车的红蓝灯光划破夜幕,他蜷缩在审讯室里,看着自己沾满血的校服,忽然想起母亲在病床上说过的话:"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幸好王浩只是皮外伤,在父亲跪求对方家长原谅,并交出所有积蓄后,这件事才得以平息。但从那以后,陈山的眼神变得愈发冷峻。
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的时候,父亲正在工地搬砖。陈山摩挲着烫金的校名,在村口老槐树下坐了整夜。助学贷款的手续办得异常顺利,系主任拍着他的肩膀:"听说你中学拿过省竞赛奖?来我的实验室吧。"他低头看着对方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想起张老师办公室的同款,嘴角扯出冷笑。在大学的日子里,陈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白天泡在实验室,晚上去便利店打工。他发现,学校里依然存在着看不见的黑暗——教授克扣学生的科研成果,学生会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创业的第十个年头,陈山站在母校的捐赠仪式上。崭新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浩醉醺醺地撞开礼堂大门:"姓陈的!当年你就该被关进去!"陈山走下讲台,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拥抱了这个落魄的男人:"还记得我们一起在厕所的时光吗?"他压低声音,"那晚我故意没躲开你的拳头。"王浩愣住了,陈山继续说道:"是你让我明白,软弱换不来尊重。但我不会成为你这样的人。"
深夜的办公室,陈山打开保险柜,泛黄的投诉信和当年的碎瓷片静静躺在丝绒盒里。电脑屏幕上,匿名举报信正发往教育局——关于张老师名下七套房产的来源。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他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浮现出母亲临终前的笑容。有些黑暗,总要有人亲手打破。
一个月后,张老师因贪污受贿被查处的消息传遍全城。陈山回到大山深处,为村里建起了第一座希望小学。开学典礼那天,他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突然觉得心里那块坚硬的石头,正在慢慢融化。他在校长室的墙上挂了一幅字:"愿每一束光,都能照亮黑暗。"
希望小学落成后的第三个月,陈山收到一封来自王浩的信。信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在戒毒所挺好的,谢谢你那天的话。原来人真的可以重新活一次。"陈山将信纸小心地夹进日记本,窗外的阳光正洒在希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随风飘来。
十年后,陈山创办的助学基金会已经资助了上万个像他一样的孩子。在一次公益演讲中,他拿出那个曾经装咸菜的罐子:"这个罐子装过我的自卑、愤怒和绝望,但它更教会我,即使身处黑暗,也要相信光明。"台下掌声雷动,前排坐着几个特殊的听众——当年在大学实验室被他帮助过的学弟学妹,如今也走上了科研道路。
暮年的陈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盲巷。曾经的土坯房早已变成整齐的砖瓦房,老槐树下坐着几个玩耍的孩子。他摸着树干上熟悉的纹路,仿佛又听见了母亲的咳嗽声、父亲的叹息声,还有陈老师温暖的鼓励。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他知道,自己这一生,终于走出了黑暗,也为无数人点亮了前行的路。
"爷爷,你在看什么?"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着天真的小脸。
陈山笑着抱起孩子:"我在看,光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