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春有百花秋有月
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曾奇峰: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曾奇峰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5年03月09日 11:57

天津



455人


























很多父母,一问到育儿的问题,都是跟“怎么做”有关。

可是,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康,就算有一本关于“怎么做”的书,全部按照书上说的做,还是会制造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需要这本书,就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人格?

我总结了20句话,以便大家记住,今天先谈其中的11点。

01.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这句话是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说的。

“父母是什么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

什么样人格的父母是好父母?

有很多说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恋的人、粗心而阳光的人等等。

我们说个新的:清爽的人。

这样的人,特点是:

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黏黏糊糊;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处理事情立断果决,不拖泥带水;也尊重他人的边界,不入侵不破坏……

如果你问,怎么达到清爽人格的境界呢?所有这类问题,我给一个总的回答。

人格变化只有三种途径:

一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并且去理解这些状态背后的意义;

二是去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松动自己人格中僵化的部分;

三是找一个精神分析师。

02.父母潜意识倾向于让孩子尝尝自己童年各种痛苦的味道,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被抛弃过的,会抛弃孩子;被粗暴对待过的,会粗暴对待孩子。

让人伤感的是,这样做的动机是爱,因为爱一个人,才会让他以某种形式跟自己一样。

但是,这是不健康的、没有分化的爱。

健康的、分化的爱,是使孩子摆脱父母的命运,成为ta自己。

03.人格层面有过度控制倾向的父母,可能正在制造一个有精神障碍的孩子。

为了避免对孩子失控,过度控制型的父母会不自觉地打压孩子的各种能力。

比如有的家长随口制定的规矩是:大人说话孩子不要插嘴。

这可能打压孩子以下能力:

对环境的敏感及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权威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知道,孩子的直觉能力是高于大人的,以大人身份压制孩子,等于直接压抑孩子的直觉能力。

如果你要讨论真正的大人的事情,就找个孩子不在场的的地方吧。

否则,就是邀请了Ta参与,又不让Ta参与,这就使Ta陷入了双重束缚境地。

研究证明,这是制造严重精神疾病的环境特征。

有个关于双重束缚的段子:

有个人养了一只狗,给狗取名为“别动”。这人经常这样对狗说话:“别动,过来”;或“过来,别动”。

据说后来那只狗疯了。

04.对孩子的有些“错误”,特别是经常犯的“错误”,最好延迟反应。

因为你的立即反应可能会使孩子对用这种方式“调动”你的情绪和行为成瘾。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一发出刺激,对方立即就有反应,这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啊。

发表于:2025-03-09 21:52
55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